close

IMG_8609  磁州窯白地紅綠彩花瓣紋梅瓶 A.jpg

磁州窯白地紅綠彩花瓣紋梅瓶 A

 

IMG_8610  磁州窯白地紅綠彩花瓣紋梅瓶 B.jpg

磁州窯白地紅綠彩花瓣紋梅瓶 B

 

IMG_8611  磁州窯白地紅綠彩花瓣紋梅瓶 C.jpg

磁州窯白地紅綠彩花瓣紋梅瓶 C

 

IMG_8612  磁州窯白地紅綠彩花瓣紋梅瓶 D.jpg

磁州窯白地紅綠彩花瓣紋梅瓶 D

 

IMG_8613  磁州窯白地紅綠彩花瓣紋梅瓶 圓口.jpg

磁州窯白地紅綠彩花瓣紋梅瓶 圓口

 

IMG_8614  磁州窯白地紅綠彩花瓣紋梅瓶 圈足.jpg

磁州窯白地紅綠彩花瓣紋梅瓶 圈足

 

磁州窯,宋元時期中國北方代表性民間窯場,窯址位於河北省磁縣,古稱磁州,以地名命名。該窯出產白瓷、黑瓷以及白地釉下彩繪瓷。白瓷比定窯瓷器裝飾多樣,運用劃花、剔花、綠斑、褐斑、珍珠地劃花等工藝。白地釉下彩器物為世人所重視,尤以瓷枕為最,裝飾圖案除常見花鳥外,還包括生活場景,乃至書寫流行詞曲。窯場遺址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據考古資料顯示,磁州窯的燒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南北朝時期,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南北朝時期磁州窯生產青瓷,唐末五代生產白瓷,到了宋代,磁州窯開始步入興盛時期,出現了「白底黑花」等數十種裝飾技法,突破了當時主流瓷窯的產品,均為單一色釉的局限,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裝飾風格。

 

磁州窯系,主要燒制黑瓷、白瓷和白地黑、褐彩繪瓷。胎質有兩種:一種質較堅細呈灰白色,一種質粗鬆呈紅褐色,因而施化妝土,再罩以透明釉。釉色白中微帶黃,上有黑、褐花紋,裡面多數不掛釉。裝飾技法劃分品種有白釉劃花、白釉剔花、白釉綠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紅綠彩、綠釉釉下黑彩和低溫鉛釉三彩等,紛繁競妍,各具特點。器形以盤、碗、罐、瓶為主,還有瓷枕和玩具。紋飾繁多,以卷葉、纏枝牡丹、水波紋、花卉、禽魚等圖案為多,線條流暢,構圖瀟脫,是中國北方民間瓷器的代表作。磁州窯屬於黃河南北系風格,精細中帶粗獷,畫工豪放,大巧若拙,與南方景德鎮陶瓷的細膩分別很大。

 

梅瓶以其造型優美,紋飾瑰麗成為磁州窯典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給人以無盡美感與藝術享受,美不勝收。磁州窯梅瓶之美,獨步瓷史。但由於歷史原因,過去磁州窯的梅瓶精品許多流出到西方國家博物館。目前日本各博物館收藏有數量相當可觀的磁州窯梅瓶精品,數量多達16件,遠遠超過中國藏量。近年來,古陶瓷學家和學者對中國名瓷、稀世珍寶──磁州窯梅瓶的研究出現了許多成果,這些知識對於磁州窯梅瓶的收藏與鑑賞很有幫助。

 

磁州窯白地紅綠彩花瓣紋梅瓶物件尺寸:口徑:3.9公分;球徑:11公分;足徑:6.6公分;高:18.8公分足底無款識。短頸圓唇,溜肩股腹,下腹漸收。主題為紋飾為類似菊花花瓣紋,構圖新穎寫意很有現代感。下筆有速度感,勾畫婉轉流暢,情趣盎然。筆筆蒼健,點染深沈,充分展現書法筆墨氣韻,得其法度,勾、勒、點、染諸法。紅色瑰麗而沉靜、豔媚不浮躁、熱烈又含蓄的特質,使其兼具幽靚素雅的特色。肩部和脛部三條綠色圈圓以及肩部圈圓內草草數筆綠葉,將紅花襯托得更加瑰麗豔媚。脛部兩紅色圈圓間的纏枝線條之美極為優雅流暢自然,運筆的速度、力度、形態都極為恰到好處,深得書法運筆的「遲急」、「起伏」和「曲直」之妙,工藝師應具有書法繪畫功力才能至此。

 

此磁州窯梅瓶造型特點為小唇口、溜肩、股腹、體修長,宛如少女般,亭亭玉立,富含風韻、豐姿綽約,其形如人體也表現出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紅綠彩青翠豔麗,造型與紋飾佈局完美結合,能夠按照器物的形體,配以適當的構圖。用筆精練老道,線條粗圓柔,筆意豪放,色調有濃淡層次的變化,有如一幅寫意的水墨畫,氣韻生動自然通體比例、線條和完整性都無懈可擊,典雅大氣,剛柔並濟,厚重古拙與輕盈秀麗兼而有之。令人驚豔嘆為觀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