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巧雕白玉擬犀牛角器型前赤壁賦圖 A.jpeg

 

巧雕白玉擬犀牛角器型前赤壁賦圖 B.jpeg

 

巧雕白玉擬犀牛角器型前赤壁賦圖 C.jpeg

 

巧雕白玉擬犀牛角器型前赤壁賦圖 D.jpeg

 

巧雕白玉擬犀牛角器型前赤壁賦圖 E.jpeg

 

巧雕白玉擬犀牛角器型前赤壁賦圖 F.jpeg

 

《巧雕白玉擬犀牛角器型前赤壁賦圖》物件尺寸 17.8 x 13.3 x 17 公分高。雕刻家敏銳的觀察力和卓越的獨創性,就帶玉皮的白玉取巧,經營假借,使材質和雕刻之間能密切配合,雕刻主體的姿態、結構等的設計刻工,都經大膽假設、小心經營、隨形賦意,藉由刀法自如、嫻熟穩健,不僅唯妙唯肖擬犀牛角器型,更將色澤巧做到如此恰到好處。將正面和左側面平面的部位也呈現出赤壁的"峭壁肌理",一方面是鬼斧神工的技巧,另一方面是自然天成丶可遇不可求的石材紋理相得益彰,才能臻此巧雕之極致!同時,背面和右側面完整保留白玉晶瑩剔透的質感,讓整件作品呈現強烈對比的藝術張力,更是巧奪天工!

 

雕刻家有雄厚的畫家底蘊,才能將蘇東坡的《前赤壁賦》的意象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神形兼備氣韻生動!且完整性十足。--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這優美的畫面,不僅僅是視覺的饗宴,似乎也可聽到船艙內蘇東坡的豪情壯志--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這段文的「物與我」,「物」指的是「大自然的萬物」,非「具象的某物」;「我」指的是「自性的我」,非「肉體的我」,這是我個人的體悟。這也適切說明了為什麼我們接觸大自然,會讓我們心曠神怡、感動莫名,因為「大自然的萬物」和「自性的我」皆無盡、都生生不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山水和玄理在人們的主觀意識中是相通的,因此,古人迷戀山水以領略玄趣,追求與「道」冥合的精神境界。從身所欲不逾矩之年,更是藉由「山水畫」來「澄懷臥遊」,以達到「觀道」的作用。有此「觀道」的概念,將更能感通此作品的「象外之意」,也更能與雕刻家哲思的「心境共鳴」。

 

登峯造極!真是可遇不可求的物件,需要很多條件的結合,才能將蘇東坡《前赤壁賦》的情境和意涵作如畫如詩的呈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