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中國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其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
鈞窯產地在今河南禹縣,因與汝窯有密切關係,歷來有「汝鈞不分」之說。鈞窯始燒於北宋,盛於北宋晚期,金、元時繼續燒造,影響擴展到河北、山西兩省,成為一個規模龐大的鈞窯體系。
鈞窯有兩大特色,即乳光釉和窯變。鈞窯的基本釉色是深淺不同的各種青色,可分為天藍、天青、月白三類。由於在釉中滲入銅紅釉,燒成後就出現變幻莫測的紅色窯變,有玫瑰紅、砂珠紅、海棠紅、茄皮紫、胭脂紅、雞血紅許多種。整個器物紅紫相映、青白相間,由於釉色的相互交融而產生的無數顏色不一、形狀各異的窯變,是構成鈞瓷區別於其他青瓷的另一特色。鈞釉中的紫色是特別引人注目的,各種紫色是由於紅釉與藍釉互相融合的結果。
《鈞窯天青釉紫斑執壼酒器》物件尺寸 6.9 公分口徑 x 11 公分腹徑 x 6.1 公分足徑 x 19.5 公分高。盤圓口,細長頸,肩部裝飾一圈凸弦紋,圓腹,緩下修,底部圈足外撇。盤口下緣和凸弦紋旁肩部各有一拱型耳,對面凸弦紋旁肩部有一壼嘴。壺嘴的設計對於線的運用非常流利,在造型上是使一條向上斜挑起來的弧線,從壺身的一端向空間延伸開去,壺嘴的頂端和壺身保持3.8 公分的距離,構成大約45° 的鋭角。同時頂端微縮,增加了自然飄灑的感覺。
全器施天藍色釉,釉色呈藍中帶灰色。盤口沿、凸弦紋一圈丶拱型耳外沿和凸起線帶以及壺嘴口沿各有一道米黃色邊。底緣脛部丶圈足底內凹與內周壁無釉處,皆露土色胎。
這執壼酒器做得很人性化以及personality ,想像兩拱型耳間繫上可以食指抅掛的絨絲帶,獨酌,連結蘇東坡《水調歌頭》的意境--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真是只要有閑,就有美景的快意!
凸弦紋旁肩部有處釉色變化為茄皮紫和胭脂紅交融,燦若晚霞,絢麗奪目。整器釉色厚潤,天青與紅紫相映成趣,色澤依器型的轉折而豐富多變,自然天成,還挾有黑點繽紛,妙景橫生,引人遐思,情悅性怡,陶然自得。
釉面有氣孔和蚯蚓走泥紋,在釉中呈現一條條逶迤延伸、長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增加光線的折射效果,讓器物在不同光線下,風情萬種,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