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松林》 彩墨 黎雄才1991 ( 127x 59.5cm )
黎雄才(1910~2002),廣東省肇慶人,祖籍廣東省高要。當代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擅長巨幅山水畫,精於花鳥草蟲,畫作氣勢渾厚,自具風貌,被評論界稱為“黎家山水”。出版的作品集有《黎雄才山水畫譜》、《黎雄才畫選》、《黎雄才畫集》《黎雄才作品欣賞》等畫集。三十年代初作品《瀟湘夜雨》榮獲比利時國際博覽會金獎,1954年創作的《武漢防汛圖卷》被美術評論界譽為“抗洪史詩”。
由於父親黎廷俊擅長繪畫,故黎雄才自幼受到藝術熏陶。17歲加入春睡畫院,從高劍父學畫。1931年畢業於廣州烈風美術學校。1932年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學畫。1935年畢業回國任教,歷任職務廣州市美術專科學校、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副教授、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兼國畫系主任教授、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協廣東分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委、廣州美術學院和廣東畫院顧問。廣東省人民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山水畫方面,黎雄才受高劍父的影響不多。他在日本取法的“朦朧體”風格,延續到他回國後。黎雄才成功地揉合了傳統與日本畫法。他這種新作風,既有筆墨,又有渲染,同時又能表現景色的遠近和空氣層,在嶺南畫派的“折衷中外”的宗旨下,當是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但黎雄才往後的道路上,卻未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他喜歡用強有力的筆法來揮灑。他努力的是把變化多端的筆墨,來營造各種藝術效果。
《雨中松林》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雨中松林辛未三月雄才寫。鈴印:「雄才所作」(朱文)、「黎雄才」(白文)。畫家著意以筆墨書寫來表達他所見的景物,作品具有濃郁的“揮寫”之趣。意境清華,特別是形像美,成功的揉合了渾厚的青綠和粗筆濃墨。黎雄才大師對水分的控制,和他的筆法,雙雙極盡揮灑之意。氣勢宏大,用筆飄逸,焦墨的運用栩栩如生。清曠絕俗,千峰競秀,矚目咫尺,意在千里。遠方的雨中山林,形成下游充沛的水勢,前景松石具體明晰,後景山峰朦朧淡遠,如剪影般虛無飄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最遠處的峰巒與天際融為一體,強烈的對比使畫面背景呈顯可以無限延伸的空間。
黎雄才畫松樹堪稱一絕,他畫的松樹,栩栩如生,近看,那一根根的松針,好似會「浮上」紙面,極具立體感。細看這幅畫作右下方岩岸上的那幾棵松樹,松葉姿態形體奇麗,集合型塑出一位穿著戰甲的武將,正襟跌坐,雙手撐在膝蓋上;淡色塊處可明顯的看出形似其手背,再由手臂往上看,即可看到其回頭側看的臉部,一幅神勇雄壯狀。武將隱藏於樹林中,像似威武的山神,牢牢地守護著山林。
雨水無情地沖刷了大地,但也滋養著大地,有破壞也有建設,萬物就這樣地生生不息。走向大自然,與自然對話、以造化為師,感受自然的律動的同時,確可領悟生命的哲理,體悟“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