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岫延斜照》 油畫 溥儒 1950 年 ( 130x 65cm )
溥儒 (1896年8月30日-1963年11月18日),字心畬,號西山逸士,清道光皇帝的曾孫,恭親王訢的孫子,載瀅貝勒的次子。因此,當他成年後的書畫作品上,常常用「舊王孫」印章或署名。溥儒從小就跟隨宮廷畫家學習書法,臨摹家藏各代名家墨蹟幾盡。青年時代到德國留學8年,獲得生物和天文兩博士學位後返回中國。然後就隱居在北京西山的戒檀寺,潛心硏心丹青,謝絕一切交際,前後長達 10 年之久,故取號「西山逸士」。
溥儒的山水畫宗法宋元,以淡雅見長,較少烘染,著重線條鈎摹。繪畫不圖功利,無一點「商品氣息」,整個畫面充滿著一種和諧的靜謐之氣。他初次在北京舉辦個人畫展就一鳴驚人,贏得美術界人士的肯定。30年代中期與張大千齊名,以他們的山水畫成就分峙南北畫壇,被譽為「南張北溥」。在北京,他的山水畫則被推崇是「國畫北派青綠山水正宗首座」。1949年移居台灣,與張大千、黃君璧三人,成為台灣畫壇中的最傑出的國畫大師,被大眾稱為「渡海三家」。
「凡見筆劃線條處,無不堅剛有力,實與他的腕力有極大關係。」顯然,溥儒天生的超人腕力及後來的勤於習武都有助益於他的彈琴、書法和畫畫。他的畫作勾勒用線極其講究,細而勁健、暢而挺拔。在重彩渲染中,無論是整體,還是局部,都保持著深淺濃淡的變化,而沒有一般青綠山水常見的大面積平塗的裝飾意味,但是一樣有青綠山水所特有的雍容華貴的氣派。因而,溥心畬的青綠山水更多地體現著「氣韻生動」的要義。
《碧岫延斜照》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碧岫延斜照 丹林駐暮煙 扁舟垂釣罷 吟嘯話林泉 庚寅四月 心畬。鈴印:「溥儒」(白文)。此畫作蘊涵和傳達的寧靜與深邃,取恢弘之氣,筆簡而意遠。結構嚴謹,中景削壁陡立,與近景奇松相互輝應。削壁、溪水、勁松、觀景亭以至遠方虛無飄渺的峰巒,整體佈局和色彩搭配非常和諧。用筆健勁挺秀,秀麗典雅、風神俊朗,一種大氣清新之感溢滿畫面。溥心畬的山水畫獨樹一幟,用筆用線較多,而略少皴擦,用水墨較少而設色較多。此畫設色較特殊,僅施以水墨和橘紅、淺棕色。
山川之氣本靜,筆躁動而靜氣不生;林泉之姿本幽,墨粗疏則幽姿頓減。畫至神妙處,必有靜氣;掃盡縱橫餘習,無斧鑿痕,方於紙墨間靜氣凝結。此畫作紙墨間靜氣凝結,係出於溥心畬大師的真實靈性,非強學而得之。而他這真實靈性除了天分外,主要還是來自於他出身皇室,對大內珍藏有機會多所觀摹,讓他飽覽了無數書畫珍品真跡,從小耳濡目染、近距離賞析鑽硏,而造就他能成為一位無師自通的書畫大師。溥心畬不僅是位畫家,還是位學者和詩人,這些特質都很清晰的顯現在他的畫作上,尤其在他成就最高的山水畫裡。
《楚峰蕭寺》 水墨 溥儒 1947年 (130 x 31cm x 4) 立軸四屏
此幅溥儒的山水畫賞析,請參閱<筆墨的「氣息」 (1)>筆墨的「氣息」 (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