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巌競秀》水墨 李可染 1974年作 ( 134x 66.5cm )
《黃山煙霞》水墨 李可染 1978年作 ( 134.5x 66.5cm )
《黃山奇觀》水墨 李可染 1981年作 ( 134x 66.5cm )
《觀瀑圖》水墨 李可染 1984年作 ( 134.5x 67cm )
在近百年中國山水畫發展中,李可染 (1907-1989) 是一位開宗立派的大師,他獨創的“李家山水”構圖飽滿,筆墨凝重,氣勢磅礴,並巧妙吸收借鑒了西畫的明暗處理,富有鮮明的時代精神,形成了“滿、黑、實、厚”的嶄新山水畫圖式,將中國山水畫的變革向前推了一大步,被喻為近代中國山水畫“劃時代的里程碑”。
1957年李可染訪問前東德,歷時四個月,看到了西方繪畫大師倫勃朗的許多原作,深厚的西畫素養對他中晚期的山水畫變革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在光線、構圖的大膽創新與感悟實是源於對西畫的超凡了解。李可染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即從單純走到豐富,再由豐富歸於單純。他的純樸、醇厚的北方素質又使他的風格溶入了樸實深邃。他又將光引入畫面,尤其善於表現山林晨曦夕陽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種朦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
李可染的山水畫重視意象、意境的凝聚。一棵樹,一座山,觀其精神實質,經過畫家思想感情的誇張渲染,意象會更鮮明。一個山水畫家,對所描繪的景物,一定要有強烈、真摯、樸素的感情,說假話不行。沒有深刻的感受,沒有表現自己親身感受的強烈慾望,總是重復別人的,就談不到意境的獨創性。畫畫要有「意境」,否則力量無處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夠,還要有「意匠」;為了傳達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計想辦法。意匠即表現方法,表現手段的設計。畫家為了把自己的感受傳達給別人,一定要苦心經營意匠,才能找到打動人心的藝術語言。
李可染腦際的核心命題:凝鑄“李家山水”的魂魄就在「意境」。「意境」是什麼?意境是藝術的靈魂。是客觀的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鑄,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從而表現出來的藝術境界、詩的境界,就叫做「意境」。只有反復傾聽大自然的心音,不斷在它的懷抱裡發現尋找那些美的新感受,才可能得到山川的「供養」與啟示。李可染作為一個有思想、有抱負、理性很強的藝術家,他在寫生與創造之間尋找著山水精神與自我精神的契合點,他一直努力於使「理性控制」和「藝術直覺」二者達到高度結合。
《千巌競秀》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千巌競秀 一九七四年 可染。
《黃山煙霞》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黃山煙霞 一九七八年夏月 可染于北京。
《黃山奇觀》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雲浮雨動岳鎮而安 吾登黃山觀烟雲變化氣象萬千嘆為宇宙奇觀 一九八一年冬月 可染于北京。
《觀瀑圖》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觀瀑圖 一九八四年秋月 可染于北京。
這四幅畫作可依上段李可染腦際的核心命題「意境」、下段“李家山水”的六大特徵以及參考前文《李可染的水墨畫賞析 (2) ── 紅色山水畫》來整合賞析。面對這四幅「意境」深邃的山水畫作,景觀予人「天之道,地之德」的領略;宇宙的生成和演化,萬物生生不息、自然「無為」的奇觀,的確令人嘆為觀止!那傾瀉而下的飛瀑,讓人在寂靜的大地和永恆的時間中,「聽到」生命的歡呼;同時在大自然的明暗動靜光影間,「看到」生命的躍動。
“李家山水”主要有六大特徵──
一、構圖飽滿,擠之又擠。頂天立地,空白被壓縮到了極致。
二、視角新穎,仰觀居多。著意刻畫山的磅礴氣勢和陡峭高聳。
三、以墨勝彩,借“黑”出奇。李可染的山水畫雖不乏用彩,如著名的《萬山紅遍》,但絕大多都是以黑迷人。
四、逆光手法,突出剪影。透過逆光的明暗、基調來表現山的神秘與雄渾。
五、惜白如金,計白當黑。“白”每每成為他畫中的“點睛之筆”。
六、筆墨渾厚,蒼勁之韻。融會了篆、隸、楷、草的體格,粗重剛猛,連綿起伏,滲透到繪畫中處處給人“紀念碑”之感,雄渾博大,凝重老練。
李可染山水畫中晚期的“豐碑式構圖”是李可染大師開“青綠積墨山水”之先河,將傳統“金碧山水”的精華融入“積墨法”之中,“色”與“墨”交相互應,探索一種響亮具有震撼力的新形式,以求契合現代繪畫的時代風格。由賞析《千巌競秀》、《黃山煙霞》、《雲浮雨動岳鎮而安》和《觀瀑圖》以及《萬山紅遍》這幾幅山水畫作可了解到:不僅“筆墨”藝術本身,是李可染先生的重要成就之一,而且,“筆墨”也是包容李可染藝術理想、意境、意匠、風格等各方面成就的藝術載體。被喻為近代中國山水畫“劃時代的里程碑”,“李家山水”可謂當之無愧,其筆墨精華以及嶄新山水畫圖式,確實將中國山水畫的變革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