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馬的藝術形象的描繪和塑造,自秦漢以來歷久不衰。千百年來出過不少畫馬名家,畫馬就差不多成為中國繪畫中的獨立門類。一幅有深度的馬畫,它甚而能讓欣賞者通過作者創造的藝術形象來理解生命的意義。唐代韓斡畫馬甚為精道,被張彥遠稱為「古今獨步」。後世的畫馬高手,如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趙孟頫都受過他的影響。到了清代,郎世寧以西洋技法為基礎所塑造的馬色彩鮮明、形象準確、描繪細膩、風格獨特更為世人所喜愛。而 馬晉 先生就是北京畫壇傳統派裡取法郎世寧、融和中西的畫馬名家。
馬晉 (1900-1970) 字伯逸,號湛如,又號雲湖,別名伯遠。北京人。自幼愛馬,1922年從金北樓氏學畫,擅長畫馬,宗法郎世寧。勤於寫生再輔以臨習古人,尤其對郎世寧中西結合畫馬的表現方法用力頗多,六十歲後逐漸完善自己的風格,富於體態和質感,工而不拘,細而不碎,乾淨漂亮,雅俗共賞,並與郎世寧的「甚謹甚細而外露巧密」拉開了距離。馬晉1951年加入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為常務理事。1956年任北京國畫社主任。1958年任北京中國畫院畫師,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收入《北京中國畫選集》。著有《怎樣畫馬》、編有《風筝畫稿》等。
照片畫作<<十二駿馬圖>> 32c m x 265c m 設色紙本 手卷。卷末款識:一匹齕草一匹嘶 坐看千里飛四蹄 時危安得真致此 能通人性路不迷 庚辰秋月 伯逸馬晉 畫,下鈴「馬晉之印」方印。此幅畫作為馬晉四十一歲時的作品,十二駿馬的位置經過精心安排,間距適當且各有互動,棕、白相間的馬因走動而與正在玩耍的黑馬、白馬稍為拉開了距離;十二駿馬或坐或立、或靜或動、或躍或踢,形像生動、造型逼真、設色艷麗、姿態優美、富於質感。這與馬晉一改中國傳統技法中勾勒重線的特徵,而採用重色輕線的渲染法有著直接的關係。他畫馬首先以淡墨勾畫馬的輪廓,再以淡墨渲染,並逐步加深,然後,再以色彩逐層逐層地渲染,直至合度為止。尤其對於駿馬軀幹肌肉凹凸處「加染法」的運用,體現肌肉質感,更為形象細緻的刻畫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一點充分顯示了畫家用色的高明。渲染法的運用,既巧妙地淡化了馬的輪廓線,又得當地處理了駿馬各部分的明暗關係,給人一種強烈的立體感;而這十二匹非凡且神采活現的駿馬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觀賞者面前,關鍵也就在於畫家能取得每匹馬的精神之所在。
馬晉在《怎樣畫馬》提到幾種畫馬的方法
一、勾勒法:從韓斡到李公麟的畫馬方法,大致可以說是用勾勒方法採表現的,他們都是在深入觀察馬的習性、神情和姿態的時候,用極其簡練的線條、筆道,表現出馬的具有生氣的形象。他們所掌握的筆法和所用的線條是根據形體的需要,也就是說,這種線條具有表現形體的作用。而線的本身也是窄的面,所以它不是呆板的直線,也不是單純追求線條美而不顧形體的線。以韓斡的作品來說,他所勾勒的線條,是根據形體的要求,它具有輕、重、起、伏、疾、徐等多種筆劃法,表現著物體的凸凹不平;他所勾勒的線條,既道勁有力,又完全服從於內容的要求。這說明古人觀察精細、刻畫周到,這一切都是苦學苦練的結果。所以我們無論畫什麼都必須深入生活,在思想上與生活深深地結合起來。畫動物就必須了解動物的習性、形態和神情,畫馬當然也不外此。
二、勾勒渲染法:畫馬的另一種方法,是在勾勒法的基礎上施以色的渲染,是線與彩並重的。這種方法是,首先把馬的形態,仔細勾勒好,然後根據需要以淡墨次第加以渲染,由淡至深,就是白馬也以淡墨渲染,刻畫出馬的肌肉與骨骼。但無論畫什麼顏色花紋的馬,所渲染的墨色的深度,都不要超過原勾勒時的線條墨色的深度,否則,原線條必然會失掉,渲染出的形態顯得呆滯死板和無力。最後,墨色渲染完,即根據需要的顏色加以平塗,先用淡色,候乾之後可以再塗,逐漸加深,至合度為止。如:趙子昂、趙仲穆和任仁發等畫馬都是用這種方法。可以說是既有線也是色,而色的作用是為要加重線的立體感覺作用。這種方法是在勾勒法上的向前發展。
三、渲染法:像郎世寧和艾啟蒙等的畫馬方法,大都是用渲染採表現的。他們注意物體的陰陽明暗,用色渲染出物體因受光而顯現出的凸凹,但他們並不過分強調明暗,這是一種用西法結合國畫的方法,是色比線佔的比重稍強。所以他們的畫立體感較強,使人看起來,感覺很真實,栩栩如生。這種方法是先以淡墨刻畫出物體輪廓,再以淡墨渲染,逐步加深,然後,以色彩逐層逐層地渲染,至合度為止。這時開始用淡墨所勾出的輪廓已經消失,最後,再以顏色,根據馬的顏色(略深一點的原色),求馬的質感,用碎筆劃身毛和鬃毛。碎筆就是把筆毛劈開。劈開筆毛的方法,可以用筆在顏色盤上橫臥,左右擺動(同時也就蘸好了顏色),筆毛自然就分開了。這樣在馬的身體上逐步逐層去畫。這種撕毛法與唐、宋的畫馬方法是區別是很大的。這是在勾勒法和勾勒渲染法上又前進了一步。
除此以外,近人徐悲鴻、黃冑畫馬,採用了寫意的方法,由於畫家平日對於馬的形態有了很深的印象,並且畫過許多速寫,胸有成竹,於是畫起馬來,就大筆揮灑,大筆蘸了水墨,只不過幾筆,就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了。這類畫,看去生趣盎然,別有風味,但初學的人不宜一下子就用這種方法來畫。
總之,上述的幾種畫馬方法,都是前人遺留給我們很好、很寶貴的方法,這裡談得很簡略,不過上述各家的畫,各地博物館都有陳列,可以實地去印證一下。從作品上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無論上述的哪種方法,它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繫著的,前人都是在形成自己風格的同時,把表現方法向前推進了。
由馬晉上述幾種畫馬的方法可了解到:本部落格錢灃的天山八駿馬的畫法是屬「勾勒渲染法」天山八駿圖 ;馬晉此十二駿馬的畫法則為「渲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