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士對於竹的「虛心」與「勁節」給予高度的評價,並以君子與竹相互比擬,於詩文書畫中讚美吟誦。竹刻藝術創作也藉著竹高風亮節的精神象徵獲得文人雅士的青睞收藏。
竹子是自根部起一截一截間距愈來愈寬的竹節與竹莖,只有靠近竹的根部,才有近於實心的部位;竹的外皮和內皮都因為纖維密度高,且相當堅硬,不易下刀;竹莖的部分則除一定厚度的竹肉,餘皆中空,且其纖維密度自外而內逐漸鬆散;竹莖的圓弧度更使創作空間處於極限狀態;竹根的外觀又無一定的樣貌。以上種種的限制,都讓竹藝創作者不但要有精湛的技巧,更要懂得慎選竹材、因材施雕、就料取巧,才能有獨創動人的作品。
竹根的材料在三年生時料的軟硬度最適於下刀,但由於五年生的竹子硬度才夠,而再更老的竹子纖維則已經過於硬化,所以,五年生的竹子最適於作為「傳器」的材料。一個竹雕藝術家往往是親自至竹林取材,且材料還需放置五、六年乾後才能刻,因此,注意選材,竹材為竹中的極品,也是竹雕藝術家的作品可以傳世的重要條件。
竹雕作品在造型處理上因竹的特性而有著極大的限制和約束,要作出複雜的構圖,雕刻成立體形像,就得仰賴竹雕藝術家的智慧,就料取巧,並加以豐富的想像力及卓越的獨創性,經營假借,使材質和雕刻之間能密切配合,來完成一件「傳器」的創作。因此,竹雕藝術家必須先了解竹根的外形,估算竹節的數量、部位和生長情況,以及竹肉的厚薄、空心的體積等等特點,再依其特點來確定合適的雕刻題材;雕刻主體的位置、姿態、結構等的設計刻工,需大膽假設、小心經營、隨形賦意;且要刀法自如、嫻熟穩健,以達神態細膩逼真、形象生動傳神的境界。
照片<<水牛牧童竹雕>>物件尺寸為33 X 14.5 X 12.5公分。此物件藝術家利用竹根彎曲的形態,以其豐富的想像力和組織力,精妙擷取「瘤節」部位佈局於牛角和牛肚;並取巧「竹皮」不同疏密、形態、大小的點狀紋理,巧妙散佈於牛嘴、牛頭、牛體和牛腿,牛毛於焉自然天成,而賦予了水牛旺盛的生命力,此藝術家巧雕的刀法和功力可謂已晉「鬼斧神工」之境。牧童歡愉的模樣和水牛悠哉的形態,洋溢著濃濃的鄉土味;而水牛與牧童深情的互動,孕育溫馨的幸福感,讓人不自覺地與之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類似的物件曾出現在「宇珍國際藝術有限公司」2006秋季拍賣會,編號503 黃土木 <<竹雕牧童騎牛>>;本物件與此拍品的雕工和神韻都極為相似,也都有著本部落格<<碧綠釉色之美>>碧綠釉色之美 所述的「溫潤如玉、曖曖內含光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