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3925    秋菊佳色  

秋菊佳色彩墨   李鱓創作年代待考(143x 57.5cm)

 

李鱓 (1682-1756),中國清代著名畫家,字宗揚,號復堂,別號懊道人、墨磨人,揚州八怪之一,江蘇省揚州府興化縣(今興化市)人。康熙五十年中舉,於康熙五十三年以繪畫召為內廷供奉,因不願受“ 正統派 ”畫風束縛而被排擠離職。於乾隆三年出任山東滕縣知縣。為政清亷,頗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被罷官,後居揚州,以畫為生。其宮廷工筆畫造詣頗深,中年始畫風變化,轉入粗筆寫意,大膽潑辣,揮灑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氣勢。李鱓是明代狀元宰相李春芳的第六代裔孫,後代定居江蘇鎮江。傳世畫作有南京博物院藏《土牆蝶花圖》軸、故宮博物院藏《松藤圖》軸等。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國書畫名家全集”,有《李鱓畫集(上下卷)》。

  

李鱓的繪畫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他大大拓展了寫意花鳥畫的表現領域,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人們日常生活的各種用具,乃至向來不登大雅之堂的農家食用之物如桑、蠶、破芭蕉扇之類,也一一攝入畫中,其題材之廣泛多樣遠遠超過了前人。第二,在寫意花鳥畫的表現技巧上,他亦有新的突破,努力學習石濤破筆潑墨的畫法,酣暢淋漓,筆墨奔放,富有動感,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創作激情。

 

在揚州八怪中,李鱓是受到清未批評家猛烈批評的一位,主要指責他脫離傳統,筆墨缺乏蘊藉含蓄,有“霸悍之氣”、“失之於獷”等。縱觀李鱓一生創作,他是一位富有獨創才能的畫家。李鱓詩才書法成就也堪稱卓然。李鱓書法古樸,具顏、柳筋骨。作畫時喜歡在畫幅上長文題跋,有時甚至於把參差錯落的題字,寫滿畫面,其“水墨融成奇趣”的獨特風格,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的影響。

 

秋菊佳色》設色紙本立軸款識:賽王頭金蟀結胎生成寶艷晚秋開老陶不羡服倉米可為珠販得得來北園蒿艾競繁華似此清曜復堂懊道人李鱓。鈴印:(天厓一十八重陽) (朱文)、「復堂」(白文)、「衣白山人」(朱文)。左下角「吳熙載字攘之」(白文) 收藏印。此畫作以沒骨花卉的表現方法,恣意畫出愈益傲放的菊,品質高潔的菊,筆墨奔放,讓觀賞者強烈感受到其創作激情和其高貴情操。整幅畫作墨色淡雅,變化豐富,形體富於立體感,自然渾融,靈活多變,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題跋的書法,濃淡相間,質實中見空靈,氣勢雄偉,使整幅畫面氣韻更加淋漓酣暢。「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的菊花,有冷淡之趣,有隱逸之風,不慕榮華,不與桃李爭輝,不與群芳鬥豔,酷愛霜秋,獨居深山野外,只在嚴冬獻身於自然。花中之隱逸者菊花,在李鱓的筆下,更顯其卓爾不群的品質象徵。

 

吳熙載(1799-1870),原名廷颺,字讓之,也作攘之,號晚學居士,江蘇儀征諸生。晚清傑出書法家、篆刻家。博學多能。少為包世臣入室弟子。精小學,恪守師法,又能自成面目,為世人所崇尚。兼作寫意設色花卉,風韻絕俗。精金石考證,著有《通鑑地理今釋稿》、《晉銅鼓齋印存》、《師慎軒印譜》、《吳讓之印譜》等行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