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蘇東坡(1037-1101)為中國繼老莊之後至宋朝最為突出的一位哲學家,其特別之處,就在於將美學藝術植入生活,以美為人生追求的軸心,因而讓他的生命更具意義!
八百年後德國尼采(1844-1900)所強調的──
藝術,唯有藝術!藝術最能使人生可期,最能誘人向著生命,最能激勵生命!

是對這樣的人生哲學的呼應。
而蘇東坡的人生哲學,更可貴之處就在於他的實踐,因他本身既是哲學家,也是藝術家。

也因而,我常說世間最幸福的人就是真正的藝術(含文學)家,因他們能將意念藉其作品呈現,他們的"生命"因而無盡。


蘇東坡的人生哲學和價值觀對我一生的影響至深,我曾於故宮觀賞他的<<寒食帖>>,看著看著,竟然不自覺的淚流滿面,除了美的感動還存著萬般難以言喻的情懷。蘇東坡最為震撼人心的前赤壁賦--「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於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更是千古名言,也因而被尊為老莊之後中國第一位哲學家。為此,我一直在找尋那“不變者”來做為我處世準則,但<<易經>>開宗明義就這麼說:「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情況、沒有一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唯一不變的是一定要變。」可知,要尋找到那不變者談何容易。想來想去,這世間不變者,唯有「真理」及「愛」;「物以稀為貴」;再來,就只能由智者語錄中來尋找,藉其智慧的結晶來做為個人的行為準則或價值觀的追求。

 

千秋萬世的蘇東坡作為天才的詩人、藝術家和富有造詣的哲學家,他以非凡的敏感和睿智,首先體察到了「捨棄對禍福得失等經驗世界的執著,以審美的態度觀照世界;對世事人生的無所依賴與希冀,一切求之於內心。」這種新的人生况味。他破除了舊的人生桎梏,想尋找新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念;這不是虛無和逃避,也不是認知世界的哲學觀念,而是一種宇宙意識,是一種體味生命的律動和韵韻的智慧,是一種灑脫的價值觀。

 

尼采也堅持美感經驗,特別是音樂經驗的重要。他視音樂為生命的提昇,不是現實的逃避。尼采相信音樂的藝術,加強我們對生命的參與感,賦予生命意義,使人生值得過下去。

 

就如林語堂先生所言:凡是宇宙中“活的東西”都有著文學的美。枯藤的美勝於王羲之的字,懸崖的莊嚴勝於張夢龍的碑銘。所以我們知道『文』或文學的美是天成的。凡是盡其天性的,都有『文』或美的輪廓為其外飾,所以『文』或輪廓形式的美是內生的,而不是外來的。

 

而談到生活與大自然的連結描述最為經典的一段話是蘇東坡的<<前赤壁賦>>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無盡之寶藏也。---------

這段文的「物與我」,「物」指的是「大自然的萬物」,非「具象的某物」;「我」指的是「自性的我」,非「肉體的我」,這是我個人的體悟。這也適切說明了為什麼我們接觸大自然,會讓我們心曠神怡、感動莫名,因為「大自然的萬物」和「自性的我」皆無盡、都生生不息。

 

大自然不僅僅是我們的生活導師,也是我們的心靈甘露。確實多接近大自然,自然能從中得到感動和啟發。美其實並不遠,就在我們的週遭、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確確實實「美就是生活」:「任何東西,凡是我們在其中看見我們所理解和希望的、我們喜歡的那種生活,就是美」,所以,如果能用心去體會、去經營,我們也可做到「生活就是美」的境界。將美學落實在生活中,不僅僅是根本的心性陶冶之道,更能讓我們的生命精彩可期!

 

我一直覺得美學概念是教育課程裡很重要的一環,在升學掛帥的台灣卻被大多數的家長和學生所忽略。只要能懂得欣賞美的事物,並不必需一定要懂得繪畫、雕塑或作曲。美學概念的養成,不僅能陶冶人的心靈,潛移默化人的心性;還有增進寫作能力之功,思維邏輯嚴謹、表達無礙、自信心強,所有的學問的追求自會一通百通。既然,『個性』是一切藝術上和文學上的成就基礎,能藉由欣賞美的事物,來陶冶人的心靈,潛移默化人的心性,當然會有增進寫作能力之功。

 

文學的美和一切物事的美是相通的,大都有賴於變換和動作,並且以生活為基礎。能以生活為基礎體悟出物事之美,自然而然會豐碩自身的文學涵養。文學和音樂的傳統形式都是根據單純而且可構思於腦內的原形模式:對稱,是這樣的一種模式;故事,是另一種;變奏,是第三種。不管是「對稱」、「故事」或「變奏」的腦內的原形模式,都有助於寫作能力的得心應手。

 

這是值得好好省思的問題,有關美學概念、文學和藝術「通感」的整合,就如同做一門專精的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是離不開歸納、整理、演繹;而思維的形式不外乎概念、判斷、推理;邏輯是整理思想和知識的框架,沒有它,就無從處理、形成知識體系。當知識井然有序時,那就能由知識生產知識,成為思考與創新的出發點。下一波的重點會是「文化創意產業」,甚至其他各行各業的「創新」、「行銷」、「服務」也都得有美學、文學的結合與素養。

 

「簡單」、「自然」的生活「需要的」並不多,只是我們將自己的需求複雜化了。帶個餐盒、水果去爬山,多接觸大自然,多到故宮、美術館走走,比看場電影或到餐廳美食還便宜、還健康;且是累積精神食糧,增加自己的心靈財富的手段。宇宙依循“簡單”和“規律”億萬年運行不悖,領悟“日出日落,自然事。簡單自然,智慧門。”,同樣的,我們也可以之自強不息。這是本部落格以<日出日落部落格>命名的發想。

 

 

美的事物不僅對人的心靈有著直接實質的震撼力,且對於人的成就同樣有其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行有餘力,多讓美的事物進入你的生活:建築之美、文學之美、音樂之美、書畫之美、雕塑之美、陶瓷之美、大自然之美,多用點心思去「心領神會」,多花點時間去培養藝術的鑑賞力,以美為人生追求的軸心,讓生命更具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