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9987 陳淳 柳塘春水鷺鷥飛.jpg

柳塘春水鷺鷥飛 彩墨  陳淳  1527  (133 × 66 cm )

 

陳淳(1482-1544),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道復,後以字行,更字復甫,號白陽,又號白陽山人。凡經學、古詩文詞及書法,無不精通。曾從文徵明學書畫,不拘師法,隨意點染,尤擅長寫意花卉,淡墨淺色,風格疏爽,意趣盎然。山水學米友仁,筆墨更為放縱,與徐渭齊名,並稱「白陽青藤」,為明代文人畫中寫意花鳥畫派之代表。他是繼沈周、 唐寅之後對水墨寫意花鳥畫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的畫家。

 

陳淳的書法作品,以行、草書見長,尤其是晚年之作,獨具拓落不羈的個人風格。明代花鳥畫的發展,陳淳開啟了新的一頁,他以個人風格強烈的草書畫花鳥畫,不為成法所拘,比前人更為狂放,晚年「遊戲水墨」遂成為他的生活寄託,獨特的畫風影響了後代極大,促成了以書入畫的大寫意花鳥畫的興盛,推動了文人畫的進展。現存的陳淳作品大部分都在博物館收藏,民間甚少得見。

 

他在四十歲左右,也開始用心追求沈周的水墨寫意畫法,畫風漸趨粗放。徐渭曾經稱讚陳淳︰「陳道復花卉豪一世,草書飛動似之。」。在陳淳晚年的很多寫意花卉作品中,可以觀察到草書的筆法。詩、書、畫三者融為一體的表現,也顯示了文人多方面的修養。他倡起漫興寫生,遊戲水墨的作畫方式,這種自我表現個性、流露感情、追求 筆墨情趣,真正進入了大寫意畫的最高境界。淋漓放縱的大寫意影響了晚明的徐渭、明末清初的八大、石濤、清代的揚州畫派、晚清海上畫派的趙之謙、蒲華、任伯年、吳昌碩、民國的齊白石、潘天壽等。

 

柳塘春水鷺鷥飛設色紙本 立軸 尺寸133 × 66 cm款識:丁亥秋月道復陳淳寫。鈴印:「陳氏道復」(白文)。塘岸柳樹幹和塘內荷葉的輪廓和皴法展現工整細麗面貌,沉穩的顏色和高古的氣息,畫家使用較有生態趣味的安排來呈現。全幅景緻具自然野趣,如山林之一隅,白鷺鷥不論棲息於地面或枝頭上,游於水中或飛於天際都在適當的位置展示其優雅的姿態,顯得生意盎然。群鷺或飛或棲,或仰或俯,或轉或側,或鳴或戲,或呼應顧盼,或回首理羽、或低頭覓食,情態生動,各盡其姿,一派生機。構圖雖繁複,但因巧妙穿插佈局,所以繁而不亂,顯示了畫家藝術功力之深厚。造型準確,工而不板,工整細緻相間,又不失活潑自然之趣,秀逸有致,渾然天成,畫面充滿親和力與生命力。白鷺鷥頸項彎曲,生動有勁;羽翮柔軟潤澤,發亮的白色絨毛,非常亮眼,更顯氣韻橫生。設色既淡雅又明快,冷暖色調和諧運用使畫面醒目傳神。整幅畫作予人一種質樸無華、格調清新、古拙幽深之感。

 

畫面寧靜祥和、新奇優雅,白鷺鷥風采清雅秀麗、鮮活靈動、意境超脫,其畫中景與自然景融會貫通,傳神達練,詩意充盈,超撥中彰顯寧靜與祥和,靈動玄妙、通禪達意、深邃與凝重的巧妙融和,表現畫家深厚的筆墨功底。真正達練到下筆如有神的靈動境界,他筆下的白鷺鷥不僅造型準確,而且傳神化境,墨入禪機之後更見其畫中意境的格調呈現出大氣渾然之勢,體現了對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到位理解與透徹感悟,這種理解滲透出讓生命更美麗的歌頌及對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主題陳述。

 

白鷺鷥是一種美麗的鳥類,體態優雅飄逸,飛翔姿態很有韻致。羽毛柔細雪白是其最美之所在,而且當白鷺鷥細柔羽毛在飛行時,就如霜雪到處飛灑,有時像青雪上西山,有時像墜霜向秋水,有時群聚飛翔像一行白鷺上青天,那還真是壯觀。俏瘦伶仃的身材,標誌性的長嘴、長頸、長腳,雪白到纖塵不染的羽毛,苗條高婷烏黑的腿腳,如金似玉般澄黃的嘴喙。尤為美麗動人的,是其腦枕、翼尖、尾端細細長長的冠羽和蓑羽,如茅、如絲、如辮,紛紛盈盈,迎風飄揚,顯得格外優雅。

 

在文人的眼光中白鷺鷥姿態的美,不僅是羽毛白淨,連其飛行、佇立、睡覺皆美。白鷺鷥之美不只在其外表,其優雅的舉止,更為詩人所喜愛。其主要原因,是高人韻士的優雅閑態,從白鷺鷥的優雅身段中得到投射,而產生了「聞道芳洲景氣新,卻輸鷗鷺日相親」的慨嘆,人甚至還進而「把酒看,沙頭鷗鷺」,與舉杯邀明月的境況如出一轍。孤傲靜默的白鷺鷥有如文人的人格特質,因不隨流於世俗,堅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以世俗的眼光便成為一種孤傲。白鷺鷥也因常靜默於沙洲,形似一位哲者在思考寰宇生成的大道理。較具禪味的是在蒼蒼茫茫的沙洲上,白鷺鷥單腳獨立,正把頭插在雙趐下睡大頭覺,視覺上有如入定的老僧。

 

此畫作畫家不僅將白鷺鷥的形態之美表現得栩栩如生,更將其優雅的神態和孤傲的情操氣韻生動地展現,我們欣賞此畫作不只在「畫面」看到白鷺鷥之美,更在「畫裡」及「畫外」感受到畫家對白鷺鷥的心理投射以及歌頌生命的心靈。

 

此畫作可能因輾轉多手,沾有諸多點狀的水漬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