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0881  董誥  山行圖.jpg

《山行圖》 彩墨    董誥   1794  ( 128 x 64 cm )

 

董誥 (1740-1818) 清代書畫家。字雅倫,浙江富陽人。工詩古文詞,書法宗王羲之、獻之,能於一粒芝麻上書「天下太平」四字。山水秉承家學,雅秀絕塵,晚宗宋、元。是著名書畫家及工部尚書董邦達長子,與其父有“大小董”之稱。乾隆二十九年進士。以善書畫,受乾隆喜愛,歷任內閣學士,最終官至東閣大學士、太子太傅,在軍機處中先後四十年。《楹聯叢話》卷十有這樣一則記載:“富陽董誥身為太平宰相三十年,兩次被畫像於紫光閣中,勳名之盛,一時罕有倫比,而身後情況,仍似寒門,唯有兩袖清風”。“嘉其父子歷事三朝,未增置一畝之田、一椽之屋,命刻詩於墓,以彰忠藎。”(見《清史稿·董誥傳》)嘉慶帝的輓詩就是對董邦達、董誥父子的最好評價。

 

董誥歷任禮、工、戶、吏、刑各部侍郎,《四庫全書》副總裁,奉命輯《滿洲源流考》,充武英殿總裁,以至文華殿大學士。乾隆四十四年,任軍機大臣,旋任戶部尚書。董誥位極人臣,出入禁中40年,供職勤恪,進止皆有常度;熟諳掌故,政事得失,皆能洞鑒本源。朝見時,凡有獻納,皆面陳之,不用奏牘。平生所學,在一“誠”字,以爲天下無不可與外之人;而人亦未有敢侮之者。亦擅繪事,其所進呈畫本,均經乾、嘉二帝親筆題詠,收於《石渠寶笈》第三編。作有《西湖十景圖》等。

 

《山行圖》設色絹本  立軸  款識:山行圖 甲寅夏月上浣 董誥。鈴印:「董誥之印」(朱文)坡坨高樹,修竹成排,蔥鬱繁茂,幾株大樹重墨點染,間以濃淡乾濕的用筆,形成一種強烈的節奏感。座落山林間的兩間瓦屋,結構嚴謹,線條雄勁有力,一絲不苟,院前主人正迎接入山來訪的友人。遠處層巒疊嶂氣勢巍峨,近處山石錯落流水潺潺,兩景之間以叢林相連。整個畫面,樹木挺拔,鬱鬱蔥蔥,意境幽深。山石用披麻皴,層次分明,極富立體感。樹葉點鈎結合,分別用色墨點染,生機勃勃。山巒俊秀,山嵐白雲瀰漫竹林遠山。山勢的脈絡相互連貫,產生曠遠雄偉的感覺。全圖構思精細,設色淡雅,岡巒清潤,林木秀密,一片寂靜安逸的氣氛,充滿大自然無限優美的清幽情趣。畫面動靜交錯,疏密有致,用筆飄逸沉穩,盡顯蒼莽之氣。筆性沈實秀潤,閎深淵懋,渾厚精微。董誥山水秉承元人遺韻,整幅畫作的優美意境,充分反映出董誥深厚的文化學養和藝術水平。

 

放懷天地外,凝氣山水間。董邦達、董誥父子,在清代中葉既為朝廷顯宦,又是藝林名家,顯赫於雍嘉盛世。但董誥卻毫無驕扈之氣,自幼秉承家學,勤修不輟,其繪畫不但繼承父親的藝術才能,更有出藍之譽。董誥的山水正是沿襲了董邦達的宗法淵源,在此基礎上,又能飽覽宮廷豐富的古代名家真跡,使自己的山水藝術能夠上窺宋元經典,遂成一代名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