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龍紋蟋蟀罐 A
青花瓷龍紋蟋蟀罐 B
青花瓷龍紋蟋蟀罐 C
青花瓷龍紋蟋蟀罐 D
青花瓷龍紋蟋蟀罐 圓口含蓋
青花瓷龍紋蟋蟀罐 蓋內面
青花瓷龍紋蟋蟀罐 圈足
鬥蟋蟀和養蟋蟀是中國歷史上皇宮貴族、文人雅士的一大喜好。促織之戲,早在唐代就已盛行,唐代開元年間,宮中就開始玩養蟋蟀,每至秋時,宮中婦妾輩,皆以小金籠捉蟋蟀,閉於籠中,置之枕函畔,夜聽其聲。庶民之家皆效之。到明代早中期養蟲、鬥蟲之風仍十分風行。宣德皇帝就有養蟲和鬥蟲的喜好。
在中國歷朝的蟋蟀罐中,以明代宣德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青花瓷蟋蟀罐最負盛名。宣德皇帝喜歡鬥蟋蟀,上有好者,下必趨焉,故朝野之間玩蟲之風日盛。為滿足宮廷養鬥蟋蟀的需要,宣德皇帝下命御窯廠燒造了大量蟋蟀罐。宣德時期,景德鎮製瓷業空前發展,加之御窯廠燒造的蟋蟀罐工藝精良,繪畫精美,年款書寫鄭重,紋飾特別新穎而又豐富,是宣德官窯瓷器中質量最好的器物。
宣德官窯青花蟋蟀罐圈足與蓋的內底都書有「大明宣德年製」的單行青花楷書款,據劉新園教授考證為明代著名書法家 沈度所寫或宣德皇帝御筆。龍紋蟋蟀罐上繪有五爪龍,按元、明兩朝的制度規定,凡飾有五爪龍的器物,除帝王之外,臣庶均不得使用,故可以肯定,龍紋蟋蟀罐必是宣德皇帝的御用之物。其他繪有天馬、鳳凰、珍禽、海獸、小鳥、瓜果、牡丹等紋飾的蟋蟀罐,應為皇宮專用之物。
《青花瓷龍紋蟋蟀罐》物件尺寸:口徑:10.3公分;腹徑:11.8公分;足徑:9.8公分;高:9.6公分。款識:圈足與蓋的內底各書「大明宣德年製」單行青花楷書款。圓筒狀,深弧腹,口、底相若,子母口,淺圈足。上附扁平蓋,蓋也子母口,圓平蓋中間為內凹式,正中央留一透氣孔。器內無釉,器外青花紋飾,造型玲巧。腹部主題紋飾前後各繪一條巨龍,龍首上仰,頸部細長,長鬣飄拂,雙角微微後翹,龍眼突起,張口吐舌,露出利齒,上、下顎唇邊卷翹,四肢長而粗壯,呈闊步行進狀,伸出的四肢,每肢五爪,指尖十分鋒利。旁以數朵瑞雲點綴。頭部間和脛部間各繪雙線回紋一周。滿佈鱗片的龍身彎曲起伏,其動態與毛髮的飄拂一致,神形兼備地展現了巨龍凌空騰飛遨遊天際的王者之姿。那矯健的身軀,飄拂的長髮,堅硬的利齒,鋒利的尖爪,盡顯龍的威武、雄壯、猛然。扁平蓋內凹處同樣繪一條巨龍,龍首向前,同樣盡顯龍的威武、雄壯、猛然。旁繪四朵瑞雲點綴。扁平蓋外沿處和內凹外沿處各繪雙線回紋一周,雙線回紋內繪十二朵瑞雲一圈。構圖新穎,下筆有速度感,筆意爽真流暢,且用筆之力道突顯,紋飾筆劃深淺相間而手繪自然,以書法的筆法作畫,結合勾、皴、點、染技法,線條蒼勁有力,顯示出工匠高超的繪畫才能。運筆的速度、力度、形態都極為恰到好處,深得書法運筆的「遲急」、「起伏」和「曲直」之妙,工藝師應具有書法繪畫功力才能至此。
此蟋蟀罐器型端正,實用的造型與紋飾佈局完美結合,能夠按照器物的形體,配以適當的構圖。用筆精細纖柔,線條纖細而圓柔,整個器物看上去巨龍繪製精美,將帝王的威武與神秘莊嚴的形象隱喻化地呈現,給人深刻而震撼的印象。青花發色青翠,猶若水墨般淋漓盡致。繪畫運筆蒼健,點染深沈,充分展現國畫的筆墨氣韻,得其法度,勾、勒、點、染諸法,運用皆宜。色調有濃淡層次的變化,有如一幅傳統的水墨畫,氣韻生動自然。胎質潔白瑩潤,青花結合良好,釉汁滋潤,光澤度好。通體比例、線條和完整性都無懈可擊,典雅大氣,厚重古拙與輕盈秀麗兼而有之,繪工近乎完美。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