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壺指的是盛鼻煙的容器,小可手握,便於攜帶。明末清初,鼻煙傳入中國,鼻煙盒漸漸東方化,產生了鼻煙壺。
現在人們嗜用鼻煙的習慣幾近絕跡,但鼻煙壺卻作為一種精美藝術品流傳下來,而且長盛不衰,被譽為"集中各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中國鼻煙壺,作為精美的工藝品,採用瓷、銅、象牙、玉石、瑪瑙、琥珀丶玻璃等材質,運用青花、五彩、雕瓷、雕刻丶套料、巧作、內畫等技法,汲取了域內外多種工藝的優點,被雅好者視為珍貴文玩,在海內外皆享有盛譽。
用於祝賀人得子的賀辭。語本《詩經.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比喻子孫繁盛、傳世久遠。
《鼻煙壺竹雕瓜瓞》物件尺寸 5.3 x 2.3 x 7.5 公分高。竹雕鼻煙壺非常罕見,尤其,能雕刻出有《綿綿瓜瓞》意象的吉祥寓意。雕刻家敏銳的觀察力和卓越的獨創性,就料取巧,經營假借,使材質和雕刻之間能密切配合,雕刻主體的姿態、結構等的設計刻工,都經大膽假設、小心經營、隨形賦意,藉由刀法自如、嫻熟穩健,才能晉此境界!
竹子是自根部起一截一截間距愈來愈寬的竹節與竹莖,只有靠近竹的根部,才有近於實心的部位;竹的外皮和內皮都因為纖維密度高,且相當堅硬,不易下刀;竹莖的部分則除一定厚度的竹肉,餘皆中空,且其纖維密度自外而內逐漸鬆散;竹莖的圓弧度更使創作空間處於極限狀態;竹根的外觀又無一定的樣貌。以上種種的限制,都讓竹藝創作者不但要有精湛的技巧,更要懂得慎選竹材、因材施『雕』、就料取『巧』。此藝術家巧雕的刀法和功力可謂已晉「鬼斧神工」之境,才能有此獨創動人的作品產生。
竹材的物性因其纖維組織粗細軟硬兼有之,真老竹雕因為長年的風化作用,在雕品橫向或縱向 (二擇一,依題材就料取巧的方向而定) 的表面粗硬的纖維會比細軟的纖維呈「點狀突出」,一件竹雕這種現象愈明顯代表它愈為古老。且真古的器物表層會形成一層光澤內蘊的包裹層,俗稱「包漿」,也就是那種「溫潤如玉、曖曖內含光之氣」。此物件是為兼具此兩特徵的『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