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主要出產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市郊北部約30多公里的壽山鄉,日溪鄉,閩侯縣等地。 壽山村是壽山石的唯一的原產地。其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的東北部,出福州市區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盤山公路上行車三十餘公里就能到達壽山。 壽山村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壽山村由羣山所環抱,正是這些山頭構成了壽山一道道亮麗的的風景線。以壽山村為中心的“百里連亙”、“萬山村立”的羣峯裏,主要有高山、旗山、旗降山、杜陵、善伯等。從高空俯視,一條美麗的線條—壽山溪鑲嵌在壽山上,有“石帝”之稱的田黃正是出產於壽山溪自身及周邊。
壽山石雕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澤,雕刻出造型和色澤相適應的作品。我們在鑑賞和選購壽山石雕作品時要看雕刻藝人在“因材施藝”方面的獨到功力。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質、石形、石色、石紋來確定相應的題材與造型,而不是牽強附會。 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壽山石雕已由古墓葬出土的文化中看到的極為簡練的技法,發展為現代精細的高浮雕、透花雕和圓雕等。一件壽山石雕精品往往綜合應用各種傳統技法。 三看刀法是否充分。壽山石雕的技法,是通過運刀的刀法來體現的。壽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有簡練的刀法,有樸茂的刀法,有渾厚的刀法,有秀凌的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鳥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圓雕、古獸印鈕等雕刻則多用樸茂的刀法,它適於收藏家、鑑賞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一番情趣。 總之,成功的作品是作者的藝術修養、雕刻技藝和實踐經驗等諸多綜合能力及水平的反映。美的表現是和藝術家所能獲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的,壽山石雕藝術正是如此。
《鏤雕壽山石松下三熊》物件尺寸 11.5 x 6.8 x 7.8 公分高。此作品刀法如行雲流水,線條轉折輕柔飄動,神態足具高雅自若的韻味,更以正確的造型,生動的神態取勝。由其刀法、刀路一望便知是屬大師級的雕刻藝術。此作品用刀自信挺拔,運刀轉折流暢,趨於古拙樸素,華美中透出雍容渾樸氣象,風格獨特。
木材要如此鏤雕都有其難度,何況是硬度高很多的石材。這位雕刻家他應該也是一位思想家,他對作品深邃的洞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和講故事的本領,讓此作品的「完整性」達到幾近完美的境界,無懈可擊!經營假借,使壽山石和雕刻之間能密切配合,雕刻主體的姿態、結構等的設計刻工,都經大膽假設、小心經營、隨形賦意,藉由刀法自如、嫻熟穩健,才能將松樹丶三隻態和三塊奇石的色澤巧做到如此恰到好處!
松樹生機盎然,在艱難的環境中屹立不搖,歌頌生命,參贊天地之化育。三塊奇石連結得十分自然,山石的陡峭和紋理有原始風貌,且充滿層次感。三隻熊不僅僅栩栩如生,也被賦予人格化的互動,鬃毛的刻畫那種輕盈蓬鬆的質感都被玲瓏剔透地表現出來。
底部平台環狀式的鏤空,和所有物象多層次的鏤空,以展現其精緻的立體感,處處都臻鬼斧神工的高難度挑戰。讓觀賞者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天地之大美及山川之靈氣,好像能「呼吸到」作品裡清新的空氣,進入「神飛揚」、「思浩蕩」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