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黃楊木木雕觀世音菩薩像 A.jpeg

 

黃楊木木雕觀世音菩薩像 B.jpeg

 

黃楊木木雕觀世音菩薩像 C.jpeg

 

黃楊木木雕觀世音菩薩像 D.jpeg

 

「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在中國人心目中,觀世音為救苦救難、消災解厄之精神象徵,深受民間喜愛。因為對觀世音的依託與有情,自古以來許多藝術家都以虔誠之心,觀照佛教中的理想,雕塑與繪畫崇高至美的觀世音,而觀世音之美,貴在於蘊涵筆墨難以形容的慈悲,及具有不可思議的莊嚴安定,使人摒棄一切雜念,從內心產生一種崇高仰望心理,而更加懂得慈悲喜捨,謙卑自省。

 

隋唐開始,觀世音菩薩造像開始由「男相」轉為「女相」,其變化之大,同時豐富了佛教教義及中國文化遺產,亦輝煌了中國美術史。最初,人們相信觀世音菩薩的前身是男性,名號《慈航》,腳踏蓮花;因為見眾生惡孽橫行,似無盡期,一念之下,頓生憐憫之心,化作女身,降臨塵世普渡眾生。

 

不同時代的觀世音菩薩造型始終都有著一種特有的神聖與慈悲,表達出智慧、慈悲、無畏三大精神,正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之義理,觀之緊緊扣人心弦,受到中外美術家同聲讚嘆,觀世音之美使人們心靈如接受甘露般甜美與自在。

 

《黃揚木木雕觀世音菩薩像 A》物件尺寸 8.8 x 5.8 x17.2 公分高。觀世音菩薩端莊而雄偉,頭戴高花冠,寶冠頂上有化佛,面龐豐滿圓潤,眉間有白毫,慈眉秀目,鼻翼微張,雙唇閉合,耳垂及肩。胸飾瓔珞,手貫環釧,寬袈裟線條優美,且有著中國畫特有的「曹衣出水」和「吳帶當風」之質感。左腳盤腿端坐於岩石平台上,左手掌輕壓平台;右腳自然下垂,右腳掌踏在浮於浪花上的蓮花,右手掌擺放在右腳膝蓋上,神態優雅平易。男相觀世音菩薩威德自在和睿智明澈的法相蘊涵雍容大度,予人普渡眾生、慈悲有情的至美情境。

 

此作品表現技巧的到位和人物姿態表情安排上的匠心獨運,比如面部和手的刻畫有著恰到好處的厚實感,袈裟的闊達線條所呈現的張力,更顯相得益彰,人物俯仰顧盼中流露的微妙情緒等等。雕刻家把觀世音菩薩外表形象與內在精神作理想結合,在融合無間裡,特別流露出神聖靜穆、超凡脫俗、純淨澄澈的情境,更是令人讚嘆!

 

凝視此作品,「入其神」感召觀世音菩薩福至心靈的庇佑、進入「想像的愉快」,確能讓人感受到洗滌心靈般甜美與自在。在感召觀音庇佑所散發的「以誓願力,普渡眾生」的精神的同時,也讓人摒棄一切雜念,從內心產生一種崇高仰望心理,而更加懂得慈悲喜願,謙卑自省,心靈因而感到無比的平靜和滿懷無限的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