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鄭板橋的一枝高竹獨當風 A.jpeg

 

鄭板橋的一枝高竹獨當風 B.jpeg

 

鄭板橋的一枝高竹獨當風 C.jpeg

 

鄭板橋(16931766),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代書畫家、文學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鄭板橋擅於以書法入畫,匯集真、草、隸、篆於一體,以真隸為主,雜以行草,兼有畫意的美感,獨創一格,自稱"六分半體"。其詩文立意高遠,通俗易懂,恰似一股清新之風。字形橫扁、左低右高,集篆隸與行草於一體,古樸蒼勁,跌宕飛動。在章法上,濃淡並用,如"亂石鋪街",縱橫錯落,整整斜斜,跳躍靈動。鄭板橋將這一書體結構雜以竹蘭之法,形成奇特的結構,古樸不俗。並將詩、書、繪畫融於一起,別具風韻。徐悲鴻先生讚譽:"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來最卓絕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慈於奇妙,尤為古今天下之難得者。"

 

《一枝高竹獨當風》絹本 立軸。 尺寸:128 x 67.5 公分。 款識:一枝高竹獨當風 小竹因依籠蓋中 畫出人間真具慶 諸孫羅抱阿家翁  板橋  鄭燮。 鈴印:「鄭燮之印」(白文)丶「鷓鴣」(朱文)。款識行草極其灑脫自然,參以篆、隸、草、楷的字形,窮極變化,體現了鄭板橋書法藝術獨特的形式美。鄭氏獨樹一幟的新書體,賦予書法竹節之氣,偶有活潑調皮,偶有明媚動人,又或浪漫洒脫。他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他的作品單個字體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

 

畫中修竹數竿,有的高聳入雲,有的平淡天真,高低錯落有置,挺拔清秀,頗具清麗高潔之精神。用筆道勁圓潤、疏爽飛動。筆法精煉,氣象沉穩,秀逸多姿;墨色淋漓,濃淡疏密,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氣勢駿逸,傲氣風骨,天趣橫溢。以書法般揮灑點畫的技法,運用墨的濃淡、筆的輕重塑造形象;以水墨在紙上滲漏的偶然性造成墨色的層次,濃淡參差,輕重錯落,枝葉的向背、折旋各具姿態。竿、節、枝、葉,筆筆相應,一氣呵成,清勁秀逸,恣意蒼勁。雖是一幅單色水墨畫,卻有色彩的幻覺。筆法灑脫秀逸,生機蓬勃,意趣橫生。墨色濃淡的巧妙佈局,讓觀畫者可明顯感受到竹林清晨的霧氣,真氣淋漓,令人不自覺深深的吸氣,別有一番清爽、新鮮的意境和風味。

 

中國的書法和繪畫聯繫密切。鄭板橋由於熟練地把握物體的特點,所以能隨意揮寫,運筆自如。鄭板橋畫竹很像書寫,用硬毛筆,很適合表現竹之勁挺瘦硬的特徵。細讀鄭板橋的墨竹題字,更能了解他畫的墨竹還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鄭板橋畫竹,自謂「胸無成竹」,濃密疏淡,短長肥瘦,隨手寫去,自爾成局。實際上,他畫竹是在經過周密的構思之後才下筆,始能達到「胸無成竹」的境界。也就是說他在下筆之前是先「胸有成竹」,下筆時不僅讓嚴謹的構思和熟練的技巧做高度的結合,同時將自己寄寓到墨竹裡,以竹的秀逸來表現自我,盡情地抒發心中的激情,而達到「胸無成竹」。他直接以竹為師,也把畫竹視為抒發胸懷的媒介,所以他畫的竹存在著自我的影像;且將文人士大夫所感知的"虛心有節"、"灑然清風"和"飄逸淡泊"的韻律充分展現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