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文瑜(1576-1655),本姓徐,後改卞(蓋因有避而托者,身上隱匿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愛恨情仇。一生漂泊,居無定所),字潤甫,號浮白,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明末清初畫家。早年師從趙文度,後從董其昌,擅畫山水,樹石勾剔。與王時敏、王鑑、董其昌、楊文驄、程嘉燧、張學曾、李流芳、邵彌被詩人吳梅村稱「畫中九友」。
傳世作品《荷亭銷夏扇》、《湖莊清夏扇》丶《一梧軒圖》,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設色山水》丶《雲山仙閣》丶《溪山寫勝》冊,均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溪山秋靄》卷,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設色山水》設色紙本 立軸。 尺寸:124 x 62 公分。 款識:戊午(1618)中秋寫 卞文瑜。 鈴印:「潤甫」(朱文)。此畫作筆法遒美,元氣靈通,筆墨蒼潤,意境深遠,氣象萬千。重複的造型方式,細密的披麻皴法、纖弱的枯筆線條以及峭岩山石結構,建構緊密的形式,利用各種互動的形式關係,組織畫面,簡淡處頗有幾分飄逸之韻。造型平面化、結構化十分明顯。
幽谷山林的溪水,呈現出明淨清逸、悠然流動的韵韻,曲折環繞的江水佈局,流水潺潺,氣脈流貫,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緻氣氛。迎面而見的,是交叉而立的巨松高木,樹下山岩挺立,漫山遍野疏簡地鋪設著青松、喬木、野草,給人以簡逸、平淡的秋色之感。
兩山夾溪而立,山勢與奇巖峭壁將溪水又分成兩支,小瀑布直瀉溪中,給平靜幽致的秋色,增添了動感,給畫面帶來了勃勃生機。畫面以疏簡平淡、秀逸瀟灑、色調濃麗、動靜交糅的雅致景色,秋日夕陽下山水與木橋連結的和諧之美,勾勒出夕陽下秋山秋水的瞬間風采,深蘊著一種「夕陽無限好」的意境與態勢,予人以舒心悅目之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