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馮超然的芭蕉仕女圖.jpeg

 

馮超然 (1882-1954),名迥,字超然,以字行,號滌舸,別署嵩山居士,晚號慎得,江蘇常州人。幼年即酷愛繪畫,十三、四歲賣畫已有所收。早年精仕女,以唐英、仇英為法,筆墨醇雅;晚年專攻山水,饒有文徵明秀逸之氣,上溯薰源、巨然,可謂有源有序,自出機杼。好吟詠,工行草篆隸,均骨力神韻並具。也精刻印。好交友,與吳昌碩、吳湖帆、顧鶴逸、陸廉夫多所往還。對己作頗自矜貴,三、四十年代,與吳湖帆、吳待秋、吳子深在上海畫壇有"三吳一溤"之稱。一生賣畫為生。

 

傳世之作有《仕女捧桃圖》、《歲寒圖》、《柳江秋燕圖》,其中前兩幅均收藏於上海博物館,後者錄於《中國現代名畫》。此外還有《武夷疊嶂》、《秋山行旅》、《三聖圖》、《蒼山雪霽》、《李營邱寒林雪霽圖》等作品。出版有《馮超然臨嚴香府山水冊》、《馮滌舸畫集》。著名書畫家葉恭綽曾在《馮滌舸畫集》前的題詞中寫有超然之畫,神明規矩,精力彌滿,而秀骨天成,所謂此中自有吾在……”以此來讚揚馮氏能創立自己的畫風與個性。這樣一位全能的國畫家,在中國古今畫壇上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芭蕉仕女圖》設色紙本 立軸。 尺寸:97 x 65 公分。 款識:飄飄蕩蕩復悠悠 樹底追尋到樹頭 趙武泥塗知辱雨 秦宮脂粉惜隨流 痴情戀酒粘紅袖 急意穿簾泊玉鉤 欲拾殘芳搗為藥 傷春難療箇中愁 辛酉(1921)孟秋慎得馮超然。 鈴印:「馮超然」(白文)、「滌舸」(朱文)

 

畫中仕女凝視著太湖石,愁眉不展的心思,畫家以纖細的線條鈎畫仕女面部,開臉娟秀,細眉彎如新月,雙目若含無限幽思,唇點殷紅,與髮髻鍵束宜相映照。其容其飾,明艷倩麗中流露典雅之風,端莊中別具嫵媚之韻。衣紋線條挺拔有力,表現了絲綢衣物的質感,衣紋有宋人風格。

 

洞孔繁多的太湖石以及背後兩棵芭蕉,將愁眉不展的仕女心境,襯托得極為貼切。畫中女子凝視出神的神情,和背景疏朗的芭蕉葉痕以及空曠的空間,寫照仕女隱藏在底層滿懷等待和心碎的內心世界,詮釋得很好,貼切地和款識詩詞相照映,形象也栩栩如生的呈現,筆墨技巧確已臻出神入化之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