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就是生活.jpeg

 

《窗外雪景》美極了!頗有詩意!也許宋代確立了以單色系的「墨」做為繪畫的主幹,就是來自這樣的靈感。這一影響長達一千年,使「水墨」在中國繪畫史上成為主流,與西方油畫的色彩分庭抗禮,形成世界美術史上獨一無二的審美特質。顏色是傾向於「感官」的,顏色滿足著視覺。「墨」的單色是感官的沉澱;更接近回憶或反省,更傾向於心靈與精神。

 

要讓小孩的心靈世界無限寬廣,教育需與生活結合。在遊戲中學習,結合日常,結合大自然,能夠審美,這是我教育兒女和孫子的大方向。

 

能夠連結情境、心境丶意境。就像文人,能詩化周邊環境,能吟詩作對,讚美世界!我說的不是八股,不是文言文,而是那種詩意的領悟,自我心靈的提升。

 

我的孫子很幸運,他一歲半時,除非大風大雨,除了假日,我們幾乎風雨無阻,每天到天母公園內區。那段歲月,知道天母公園有"內區"的人很少,他能看到手掌大的蛛蜘,在樹枝上跳躍的松鼠,時而飛到草澤佇立的白鷺鷥,在草叢穿梭的蜥蝪,結隊而行的螞蟻,各色群舞的蜻蜓。這樣的情境,老是讓他拿著兩支樹枝當指揮棒,好似要指揮《大自然天籟交響曲》。偶遇,秋風掃落葉的場景,那満天黃色的葉片隨風飄落,讓你深深感受"數大就是美"的詩意。這樣優質的環境,讓他有一顆能詩化情境的心靈。

 

浸沐在潺潺溪水聲、蛙鳴聲、鳥叫聲、蟬鳴聲,彷彿置身於萬物交響齊奏「天籟之音」的大自然音樂大廳。尤其,飄著毛毛細雨的天氣,植物葉片散發出的芬多精與水氣產生的陰離子,讓人「精、氣、神」(精包含肉體的所有組織器官;氣乃是生命運作出來的能量功能;神則是主導思想的靈魂組織體) 的全面提升,也讓你思路更清晰地了解「動靜」、「剛柔」的法則。

 

世間事幾乎都是相對的,藝術相近於絕對,接近美的事物,接近大自然,會讓你的生命精彩可期!

 

蘇東坡的《情本人性論》:喜怒哀樂情欲是出於性,非出於情。因而,他不論對何種題材,在進行審美創造時他總是注重"本心",注重心靈對外物的滲透和精神的愉悅。這也是許多中國畫家創作時用心追求的意境。

 

在蘇東坡看來,善惡等社會性是在具體的歷史階段和歷史環境中形成的,對人來講並不具有普遍性和長久性,因此不是人性。人性不同於受意識形態左右的社會性,只有人本真的生命情感才具有普遍性和長久性,那些無時無處不在,因遇而發而又來自生命深處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才是人性。蘇東坡將人的自然欲求內化為人本真的情感,並將其提升到了生命本體的高度,使之成為指導人的行動思想和評價人的行為的價值尺度。

 

我們的下一代,在這不確定的年代,生活比我們辛苦許多,多點諒解,不需有《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這類文章的思維。了解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以及家是避風港的相互關係,家庭成員自會齊心用心經營。因為,就是讓你我重新來過,我們還是同樣會選擇你我出生的家庭。人生的道路上,有家人同行真好!你會更懂得尊重感恩,更會相互道安問好,家庭自然和睦溫馨。

 

齊白石説:美就在似與不似之間。就因美的感受是心靈的,我們看一幅書畫或一件雕作,並不是看他很像實物,而是看到他的內在氣韻,讓你感動莫名!湖光山色會讓你心曠神怡,就因其倒影在似與不似之間。

 

其實,藝術相通之理,文學丶繪畫丶書法丶音樂丶雕塑丶建築丶大自然之美都是一脈相通的,都是心靈的,都有其形而上的"哲思"。既然是心靈的東西,作品的高下,就是作者人品的反射。因而,做人處世丶教育修為,要把品德擺第一。尤其,在知識透明化的年代,不僅知識,人也是"透明"的。

 

附註:旅居加拿大的同學傳來,昨晚下大雪,他家窗外的景象。有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