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油畫 陳抱一 1939年作 ( 40 x 55 cm )
陳抱一 (1893-1945) ,現代油畫家,生於上海,原籍廣東。1913年留學日本專攻西畫。1921年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回國後自創“抱一繪畫研究所”,指導人體寫生。1925年於上海創辦中華藝術大學,與丁衍庸負責西畫科。並先後在上海美術專科等學校任教。還與烏始光、汪亞塵等組織了“東方畫會”、“晨光美術會”,與徐悲鴻、潘玉良等組織“默社”。
陳抱一是陽光明媚的法國印象派的習修與傳承者,他的畫,擅用黑色與明黃,色調雍容,筆觸微妙,幅幅閃爍著珍珠般的光澤。但如仔細研究他前前後後的作品,會發現他在藝術生命的早期、即他處於幸福生活的進行時態時,反而更愛用大面積晦暗色彩,黑色、咖啡色調是他特別鍾愛,且用得爐火純青的顏色,生命的燦爛與貴氣,正從這些深濃的色調中蓬勃地迸發出來。越往後走,越經歷坎坷,生活越動蕩,陳抱一的畫筆越漸漸地趨向於調入暖色與亮色。在了解了他的背景、熟悉了他的心性、懂了他的期盼之後,這些美麗、光熙的畫面引出多少令人沉重的嘆息;他完全是在克制著悲傷,在畫中去給予自己和平的希望、鼓勵著自己活下去。八年抗日戰爭(1937-1945),曾赴日求學以及娶日本人為妻的原罪,讓他受盡煎熬的困境和殷切盼望和平早日到來的心境可想而知,但他卻沒有撐到太陽再次升起的那一天。
陳抱一出身世家子弟,飽讀書詩、見識廣闊、是受人敬重的美術教育家,繪畫才華於當時的上海無人出其右。他畫畫從來不是為錢,那是他的本分,他的痴愛。他的生命也從來沒有為錢而活,永遠都是他在為學校或學生的需要,慷慨出錢出力,傾心相與。他傳世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在他生命的黯淡歲月裡創作出來的,並由夫人與女兒視如珍寶般保存下來,最終由女兒捐贈給中國美術館。這一家人的素養和品味真是令人動容,也更加突顯出陳抱一先生的大師風範和高貴情操。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二章:“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所謂“抱一”,指一以治萬,萬物歸一之哲學上的總體論是也。陳抱一正是這樣一位質樸謙和、睿智大度、富於同情心與正義感,頑強追求美的藝術家。
具有創作意義的風景油畫,在中國從來都沒有追逐過真實的再現性,更多的是和中國本土藝術——文人山水畫形成某種對接,從而獲得更多本土傳統文化的滋養與改良。從日本學得後印象派與野獸派畫風的陳抱一,在東洋化的油畫基礎上更加嫻熟自然地滲透了中國文人那種淡泊悠遠的情懷。他開啟的中國油畫風景,分別從偏重於寫意、造境和心性的角度體現了中國油畫風景的獨特面貌。
北伐及對日抗戰的爆發,恰恰是這種動亂,讓畫家從而感受內心荒漠、理想幻滅的景象;從精神氣息上,本能地和現代主義藝術具有一種親近感,因而他們眼中的風景也便隨著內心世界的反應而呈現一種變異的審美。他們的精神底蘊依然是泉湧理想主義的激情,形諸畫筆的是對於宏大敘事的摯愛。在他們的筆下,景物常被演化為大地的風景,遵從內心的真實,促使他們的創作並不局限於某個具體角度的描繪,而是將大地置於遙遠的觀照,並通過想像重構現實。這些風景油畫以超現實的審美體驗和幻覺心理的精神探索為基本特徵。
《大地》畫面構圖嚴謹,景深層次穿插有序,造型概括飽滿洗練,用筆肯定自信而果斷,色彩關係冷暖對比有序,大地田野及遠方山巒層次分明的線條勾勒虛實鬆緊非常豐富,顯示了畫家紮實的功力。寬闊的構圖,地平線幾乎消失在畫幅的中上部分,以此最大限度地展現遼闊無垠的大地,筆力矯健,色彩鮮明渾厚,確具特有的韻致和個性風貌。同時可以看出作者開朗闊達的胸臆和虔誠專注的創作態度。作品已然具有時代的超越性,作品更重要的藝術價值還在於其隱隱折射出畫家那時刻獨有的那種內心情感,及良好的文化藝術修養。
陳抱一大師喜愛黑色、土黃,似乎這兩種色彩可以撐得起全天下的壯麗;粗厚樸拙的用筆,彷彿世間的一切細節完全可以用最厚重笨拙的畫筆概括。此畫作以平遠的視角、寫意的筆觸,使這些景物瀰漫出淡淡的憂傷。他不是簡單地呈現中國畫用筆的寫意,而是從心境上體味傳統文人山水的飄逸與淡雅,他試圖在油畫風景上轉換中國畫的這種深層的精神格調。
平遠的景色中,拼成俯瞰之勢。景象描繪的是大地,但當大地被置於遙遠的觀照之後,也便形成一種歷史的仰視,從而將普通的風景昇華為玄理遼闊的時空。讓人驚嘆於那大地上縱橫交錯的溝壑,那記錄著過往一切的留下了傷痛的歲月皺紋。這些大地上的褶皺以及因不同時光形成的大地上的陰影,其實也構成了畫面內的抽象元素,加之畫面被意象化的色調、視覺焦點的厚重色塊與筆觸塗抹形成的粗糙堅實的質地,更加脫離了實景而具有了某種超越性的象徵意義。一種表達了畫家「悲天憫人」胸懷的心境。
大地,擔負了萬物生命的一切,好的、壞的它都包容、都擔負。易經八八六十四卦,沒有大吉大利的卦,每一「卦」都是有好有壞,找不到那一「卦」是完全好的。勉強說只有一個卦,就是謙卦。謙卦是「地山謙」,山最高了,但它卻處在平地的下面,而這塊平地呢!卻又在山頂上。謙卦的道理就是這樣,你到了最高處,就要平實,不要認為自己高,這就是「謙」的道理。所以,「地山謙」,山最高,像喜馬拉雅山頂那麼高,但山頂上面是平地。這就隱喻:最高處要是最平實的--就像「地山謙」。觀賞《大地》這幅撼動人心的精美畫作之餘,將那「天」、「地」、「人」融合的畫面深深地映入腦海裡,是否更能時時提醒我們謙卑、懂得「悲天憫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