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松》 水墨 吳冠中 1981年作 ( 135.5 x 66.5cm )
《萬里長城》 水墨 吳冠中 1989年作 ( 136 x 67cm )
《中流砥柱》 水墨 吳冠中 1991年作 ( 136 x 67cm )
畫家能夠把自己對萬物所賦予的情感,文化底蘊全都得以在抽象畫面中迸發。抽象畫是蘊涵著生命的,情感的,文化的;抽象畫其實是對具象畫或是對平凡事的一種昇華,是一種必然的藝術文化產物。有的是把具象的東西賦予了作畫者的情感,有的是作畫者純粹情感的一種抒發,有的是個人對文化的詮釋表達等等。
抽象藝術畫的是大形,而具象畫的是小形;抽象藝術畫的是本質,而具象畫的是現象;抽象藝術畫的是心像,而具象畫的是表象。沒有豐富的文化修養,獨特的思維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是不會有畫出自己心中理想的抽象畫的。也可以這麼說,抽象畫就是大師們經過時間歲月的歷練和知識見聞的增廣,最終探索和領悟的精華。
吳冠中 (1919-2010) 大師的抽象畫,畫面既抽象又具象,線條自然流暢,構圖借鑒油畫筆法,新穎別致,點、線、面交織出美的旋律,繪出了時代的特色,令人觀後耳目一新。《黃山松》、《萬里長城》和《中流砥柱》這幾幅抽象畫裡的東西都是有意義的存在的,每一根線條,每一個筆觸,沒有約束,可以根據自己的構思對顏色、點、線等進行自由編排,每一個形狀都包含著深刻的含義和感情,它真實呈現吳冠中大師內心不易傳遞的深層情緒。畫面詩意盎然,半具象半抽象的色塊、線條,以點線面的有機構成形式,營造出一種新的空間幻覺,在這跳躍與平衡、歡快與沈穩的起伏節奏中,蘊含著極為濃厚的畫意和畫境。
有人說:吳冠中是大氣魄和孩童般的天真的奇妙綜合。這話沒錯,在吳冠中的畫中,我們從來也找不到一點不必要的細枝末節,他永遠是把對像簡化到極致,結構是如此緊密,我們無法想像可以在任何地方添加一粒石或一根草;但吳冠中灑上去的那些看似毫無意義的墨點,卻不可思議地使整個畫面充滿流動的韻律。在色彩的使用上,吳冠中同樣做到了既簡約、又精確,巧妙地使整個畫面達到了完美的平衡,同時又充滿生氣。
他說:「我的畫是將西畫的優點表現在中國畫之中,我畫的點和線,每一筆都包括了體面的結構關係。畫中的點和線,不管是大點小點,長線短線,在運用上是嚴格的,都不是隨隨便便擺上去的。有時一點不能多也不能少,點子多了對畫面無補,我都想辦法將其去掉,對線的長短也是如此,都不是隨便畫上去的,要恰到好處。」
這幾幅作品,是那麼地富有形式美感,點的聚散,線條的律動,塊面分割與對比充滿著構成美和節奏美,這是吳冠中大師強烈的設計意識“主宰”畫面的結果,也是他藝術個性在畫面上的彰顯。點、線、面是構成一個畫面的最基本的視覺元素。加上作者的情感、藝術個性以及審美取向的不同,那麼呈現出來的形態、表現力及內涵也將呈現出較大的差異。吳冠中深諳此理,在他的抽象繪畫作品中,就特別重現點、線、面的視覺元素的運用。吳冠中說:「我自己長期探索用點、線、面,黑白灰及紅、黃、綠有限數種元素來構成千變萬化的畫面,展拓畫幅,在點、線的疏密組合中體現空間效應。」
吳冠中在他這幾幅抽象畫中,大膽地使用現代設計中的表現語言,即從生活中提煉概括出來的抽象語言——視覺造型符號。他寫松、畫藤、繪長城,卻不似具象的松,沒有藤,也看不見直觀的萬里長城。有的只是蒼莽縱橫、婉約扭動的線條和疏密有致、大小不等的散點,以及方圓不一,斑斕閃爍的色塊,點線面的造型符號通過設計構成佈局,成了他表現繪畫主題的生動語彙。在表現手法上,他首先打破傳統筆墨對自己的局限,大膽地將中國畫的傳統筆墨包括在內的繪畫技巧與現代藝術表現手法進行結合融會,進行著各方面的設計性的探索與嘗試。在他眼裡,任何技法,包括傳統筆墨,“只是奴才,它絕對奴役於作者思想情緒的表達,情思在發展,作為奴才的筆墨手法永遠跟著變換形態,無從考慮將呈現何種體態面貌。”
吳冠中的畫,是他豐富情感的昇華,是“生命激情的燃燒”。吳冠中在創作中,由於採用有別於一般繪畫的表現手法,而是大量地借鑒和運用了現代藝術設計中的平面構成原理,用點、線、面作為視覺元素展現畫面的形式感,採用抽象的造型符號來表現作品主題,使得他的作品中的設計意味特別明顯和突出,以致成為吳冠中抽象繪畫作品的一個顯著特點。點、線、面作為設計語言,是具有直觀特徵的表現語言。平面構成則是現代設計的重要手段和表現形式,它體現了作者對視覺元素的有目的、主觀性的具體運用;它藉助一些有規律性的結構骨架,完成對形象造型符號在畫面空間中的組構、編排與重建。如果點、線、面是設計中最小、最基本的視覺“語彙”,那麼形式多變的結構骨架就是設計語言的“語法”,運用得巧妙恰當,其變化無可限量。比如“重複”,是平面構成的一個最基本的骨架形式,它通過對簡單的基本形或作垂直、水平與傾斜上的數量重複,或變動其疏密、寬窄,或變動其方向,都可使畫面產生視覺形式上的新的秩序感,這種秩序感恰恰能給人帶來清晰的節奏和旋律的美感享受。
從《黃山松》、《萬里長城》和《中流砥柱》這幾幅抽象畫中,足可領略到吳冠中用線的老道和嫻熟。他用線,粗線豪放剛毅,細線柔媚圓潤;直線粗獷有力,曲線婉約纏繞。線條在吳冠中手中,簡直充滿了魔力,時實時虛,時硬時軟,時急時緩,時滑時澀,縱橫穿插,性格廻異;這一單純有限的形態元素,隨著畫家把它納入設計骨架而不斷繁衍生發,演繹出豐富多彩的圖形樣式。以《黃山松》這幅畫作的圖形樣式為例,前方的這棵松樹,就好似讓我們看到他的內在氣韻,有著龍的精神內涵,讓人對其頂天立地的生命光輝,很自然地產生一種莫名的敬意;《萬里長城》也像極了一條奔騰的龍,正欲飛越遠方的月球。精彩至極! 而《中流砥柱》畫中那合作無間、同心同德,穩穩向下紮根的三棵巨樹,不畏急湍溪流的形象,直接映入腦海裡的就是「中流砥柱」的圖騰。
吳冠中大師的許多作品都是直接採用了點、線、面的形式構成原理,直接借鑒和採用了平面構成中的重複、近似、漸變、放射、特異、密集、對比等骨格框架,用於抽象繪畫創作,對畫面進行空間分割,營造新的空間形態;對立體對象進行平面處理,完成造型元素在畫面中新的組合與搭配,變三維立體空間為二維平面空間,營造新的圖形形態樣式;打破中國水墨畫的傳統技法,為了強化畫面的視覺效果,油、墨、色並舉,描繪潑灑,不擇手段,營造新的肌理形態;而色彩形態是設計的一個重要屬性,在色彩的運用上,吳冠中同樣摒棄了對自然色彩的簡單描摹,而注重色彩中主觀情感因素的表達。他是把色彩當作一種具有生命力的視覺語言來運用的。
吳冠中作畫,用筆用色揮灑自如,迅疾有力,他在用純粹的形態設計著畫面,表達著自己的主觀情感和藝術的真實。他就像一名高超的作曲家,把線條作為五線譜,把色塊當作音符,激情高昂地譜寫著一首首華麗恢弘的樂章。
吳冠中在為他的一次畫展題詞中這樣寫到:“水管裡流的都是水,血管裡流的都是血。只求作品表達作者心意,一切技法都是奴隸。觀眾看載體——那畫,但載體載的是情,願觀眾與作者,兩情相識兩情歡。”這正是吳中一生藝術追求的直觀寫照,也是他在藝術上的至高境界。吳冠中,是一個固守中國元素而敢於創新的藝術大師,也是一位引領當代藝術尋找中國位置的當代大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