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畫像》 油畫    潘玉良    1953年作   ( 60 x 90cm )



 


 


潘玉良 (1899-1977) 原名張玉良,江蘇鎮江桐城人。幼年時就成了孤兒,14歲被舅舅賣給了妓院,17歲時由潘贊化贖身,納為小妾,改名潘玉良。熱愛藝術的她,於1918年以素描第一名、色彩高分的成績考進上海圖畫美術院,師從朱屺瞻、王濟遠學畫。1921年畢業後,考取安徽省公費津貼留法的資格,成為里昂中法大學的第一批學生,但她到法國一個月後,就投考國立美術專門學校,兩年後成為巴黎國立美術專門學校油畫班的插班生,與徐悲鴻同學。1925年她以畢業第一名的成績獲取羅馬獎學金,赴意大利深造,進入羅馬國立美術專門學校學習油畫和雕塑。1926年她的作品在羅馬國際藝術展覽會上榮獲金質獎,打破了該院歷史上沒有中國人獲獎的記錄。


 


女性畫家在中國受限於社會傳統文化對婦女輕視的影響,往往要比男性更困難成功地達成自身的事業理想。潘玉良由古城貧戶、蕪湖青樓藝妓,到改姓為妾的女性境遇,淪落的青春歲月,也使得作為中國第一代的女西畫家的她,殊異的身世與榮耀的成就成為稱頌的傳奇人生;然而,也因為其早年出身藝妓的身世,使得這位戮力推展西畫藝術的女教授生平幾度申請返國,卻又不得不抑鬱而終,客死他鄉。


 


匯聚了從希臘、埃及到文藝復興,從古典、寫實、浪漫主義、印象派到現代繪畫,特別是馬諦斯為首的野獸派,潘玉良皆受其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她探索藝術實踐的過程中,隨著年齡與經歷的成熟,而逐漸成為畫作的主要內涵,她的繪畫經驗及技巧均來自西方藝術,但在後半生的作品中注入了東方的精神,以彩墨畫代替了純粹油畫的作品,使其作品兼具東西文化的特徵和精神。


 


潘玉良並不像曾與她同為同學兼同事的徐悲鴻,具有強烈的寫實風格和美術教育的使命感,她的繪畫主要反映個人心理及對當時女性介於傳統與現代、矜持與開放之間的矛盾情結,運用中國傳統線條的手法及西方的素描基礎、結構、色彩作為表現手段。以堅毅強悍的獨立精神奮鬥於藝術創作,內心卻無時不對故鄉、家人懷抱深沈的懷念與關注,這種處境對民國初年的女性而言相當不容易。


 


潘玉良的油畫不論是氣度、修養,還是技術,在中國早期女西畫家中,無人可比,在男性西畫家中,也數上乘水準。她的畫風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為基礎,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作畫不求嫵媚,不究纖柔,反而有點“狠”。用筆乾脆利落,用色主觀大膽,但又非常漂亮。她的畫作總是有一種毫不掩飾的情緒,她的豪放性格和藝術追求在她酣暢潑辣的筆觸下和色彩裡表露無遺,天生一副藝術家氣質。她與別的西畫家所不同的是,對各種美術形式都有所涉及,且造詣很深:風景、人物、靜物、雕塑、版畫、國畫,無所不精,傳統寫實、近代印象派和現代畫派乃至於傾向中國風的中西融合都大膽探索、遊刃有餘,有出色的表現。其中印象派技術和東方藝術情調是她繪畫演變的兩大根基,相互為用形成了她藝術發展的軌跡,實現“中西合於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從古人而忘我之”的藝術主張她的作品融中西畫之長,又賦予自己的個性色彩。


 


《自畫像》在這幅畫裡,潘玉良酒酣耳熱,寬衣袒胸,醉意淋漓,形象正如人們描述的那樣:「喜好喝酒,不拘細節,氣勢不讓鬚眉,頗有男子氣度。」顯示了其希望突破世俗封建束縛的願望。裸露女性是潘玉良畫作中經常表現的一面,這主要顯示其一心嚮往自由創作,力爭女性自主意識。中國傳統向以女子瘦削柔弱為形,潘玉良似乎不打算朝傳統的方向走,更多是表現女性健康蓬勃的生活現象與內心感情,此種融合亦代表她勇敢迎向挑戰、堅毅地追求理想的個性寫照。


 


潘玉良貴為中國第一位女西畫家,生前常以自己為模特兒,在她各式各樣的自畫像裡,展現她同時具備的男子氣度與細膩的女性特質。若以最能展現潘玉良豪放一面的《自畫像》,就以這幅畫作最具代表性。潘玉良筆下的她,在神情上流露淡淡嬌柔與惆悵,其富有個性的眉、眼以及雙唇顯現她堅毅不服從的內心世界。畫中的她酥胸半裸,乳房微微隆起,充滿誘惑,不像其他自畫像裡的衣著那般整齊。座前的茶几上有或立或倒的酒瓶,還有一堆菸蒂,她露齒而笑、一手撐著頭,在酒酣耳熱之際,掙脫了世俗的約束,把真實的自我,赤裸裸呈現在畫中;而她沉思的神韻以及桌上散置的酒瓶,正述說畫家隻身在異國的寂寞和濃厚的思鄉情懷。


 


此幅畫作以生動的線條來形容實體的柔和與自在,採用明豔對比的色調點染畫面,色彩的深淺疏密與線條相互依存,用筆俊逸灑脫,用色雍容華貴。潘玉良將自己的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把她性格寓於環境、氣氛、身段和姿態的渲染之中。潘玉良個性爽朗、自信而有原則,以最真實坦率的面目呈現自己,畫中的她具有大方豪放的氣質。據傳這幅豪放的《自畫像》是她非常喜愛和得意之作。


 


潘玉良的作品,人物無論著衣或裸體,都呈現圓渾豐腴的身軀,如果仔細深入透視,其人物面容、動作均呈現一種難以述說的愁緒,且多以側面、背向或俯首為最多,即使有正眼面對觀眾,如這幅《自畫像》,也是一臉疑惑、憂鬱地「看」,眼神不知飄向何方,也許在潛意識裡存在著長久身處異鄉的孤寂與落寞,眉宇之間所流露的既是一種近乎等待、鄉愁、幽怨的情緒,又包含嫉世憤俗的心靈,身為中國第一代西化女性,受限於時代與環境所加之壓力,必定面臨自我解放時所產生的矛盾與挫折。


 


儘管潘玉良被朋友形容為具有男性氣質,她卻曾自豪地說:「我的一生,是中國女人為愛和理念爭取女人自信的一生。」處於男女並不平等的時代,尤其以潘玉良少女時期的遭遇,更讓她感受到女性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裡,是被擺在陰暗的角落裡,而無法和男性平等享受各種社會資源與地位。因此,在她的藝術中,特別強調女性身體的存在,以身體表達自身敏感的情緒,甚至以身體裸露、顯出性象徵來傳達女性的壓抑與渴求。潘玉良用兩次赴歐的行動表現她對知識理想的追求、對個人身心自由的嚮往,珍惜自己所掌握的命運,其作品也充分顯示對精神與身體的同等重視在這方面,潘玉良的作品無疑地具有正面的價值。


 


有人說,潘玉良是中國的女梵谷。梵谷的畫像之所以得到那麼高的評價,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梵谷的身世非常地曲折,也令人感嘆;潘玉良同樣如此。現在美術史上,研究潘玉良,無外乎兩點,一點呢,潘玉良大師的藝術確實有她的特色,因為她是屬於早期東西藝術結合過程的一個代表人物。更重要的一點,是潘玉良身上那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這個更值得人們去研究。


 



潘玉良的油畫賞析 (2) ── 裸女圖



附註:

照片《自畫像》這幅畫作非潘玉良的原創,原創作於1949年。


這幅畫作落款以書法簽署,在潘玉良畫作中的簽署方式極為少見。下附參考檔案為潘玉良玉照及其工整書法落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