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邊》 油畫 吳作人 1939年作 ( 60 x 90cm )
吳作人(1908年11月3日—1997年4月9日),安徽省涇縣人。吳作人是現代著名的中國畫和油畫大師、美術教育家,是繼徐悲鴻之後中國美術界又一領軍人物,曾被徐悲鴻譽為“中國藝壇代表人之一”。早年師事徐悲鴻,1930年赴歐洲學習,先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後考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王家美術學院白思天院長畫室學習。入學第二年即在全院暑期油畫大會考中獲金獎和桂冠生榮譽。他勤奮學習,掌握了熟練的專業技能,創作的油畫作品表現出非凡的藝術才能。1935年回國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1958年出任院長。1984年法國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藝“術與文學最高勳章”,1985年榮獲比利時王國王冠級榮譽勳章,吳作人是中國畫家中得到這兩項殊榮的第一人。
吳作人大師在60餘年藝術生涯中深深紮根於中華優秀的文化傳統的沃土中。他禀賦深厚,學貫中西,刻意探求,大膽創新。他以“法由我變,藝為人生”的藝術觀,循著“師造化,奪天工”的創作道路,繼承和發展傳統,從理論和實踐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是中國當代美術史上承前啟後的一代傑出的美術家和美術教育家。
吳作人自幼蒙受深厚的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國學尤其是詩詞極有修養,本身便是詩人,對於音樂,曾廣泛涉獵,特別對崑曲和蘇州彈詞,雅俗並賞,所以他的繪畫藝術,不論油畫和中國畫,都賦予詩意和韻律,以氣質感人,品格高逸,為世人稱道。經過形式美的過濾與創造,意境美的凝練與抒發,氣質美的醇化與昇華,吳作人的藝術創造思維已經從『眼中之竹』進入了『心中之竹』,成為一種既是詩,是音樂,又是畫的藝術境界。吳先生師造化、奪天工,力圖融詩書畫樂於一體,追求自然美、形式美、意境美、氣質美。在現實主義藝術體系內最大限度的發揮藝術家主體的創造意識,把寫實與寫意、再現與表現結合起來。從而融合了東方與西方的審美情趣,融合了現代與傳統藝術的追求。在具象藝術語系抒發得淋漓盡致,出類拔萃。
吳作人大師首先認為大自然是“微奧、偉大”的,其中存在著“美與力”,這是一切藝術創造的源泉。畫家要“創造萬象”,必需先“深知造化”及“師法自然”。自然如同藝術的母親,只有直接吸吮母親乳汁才是最富營養的。吳作人不但明確了解生活是藝術的第一源泉,而且清醒地認識到生活源泉不但是作為藝術造型的依據、題材的寶庫,更重要的,吳作人先生深刻地認識到生活是培養、調動藝術真情的根本動力源。真誠的藝術激情是藝術創造的靈魂,而只有投身於生活之中,擁抱大自然在心裡,才能取得這寶貴的藝術之魂。他的藝術既接通了傳統的源流,又找到了直接的生活源泉,得到了無比豐富的營養源。正是這種強化藝術創造的觀念、強化主體意識的觀念、突出藝術表現的觀念,使吳作人的藝術無論從題材、內容、藝術語言風格等各方面都出現了許多新面貌。
《嘉陵江邊》觀賞這幅氣勢磅礴的畫作直入心坎的是錦繡山河!大好江山!的驚豔。不僅讓人感受天地之大美及山川之靈氣,也讓人領悟「山水以形媚道」──山水中最多最集中地體現出聖人之道,彷彿讓觀畫者置身畫中體驗這句話的真諦,讓你置身於無盡無厓的時空,讓人對大自然產生最親密、最深沈、最不造作、最由衷的聯繫,讓人對生生不息、永不終止的大自然心生敬畏;進而在感受自然的律動的同時,也領悟到生命的哲理。
此畫作技法精湛,構圖獨特,手法簡潔,表現力強,富有生活氣息。作品既富有傳統繪畫特色,又有鮮明的中國藝術韻味和民族風格。風格凝練簡潔、清明流暢,構圖新穎;境界廣闊,寓意深邃。吳作人先生抗戰期間隨中央大學西遷重慶,1938年率“戰地寫生團”赴前方作畫,這幅畫作寫於1939年,相對於在抗戰期間生靈塗炭,面對錦繡山河!大好江山!觸動的情感也特別強烈,所謂“意授於思,言授於意”,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滿於海,都說明立意、情思在藝術加工過程中的作用,都說明藝術是一種充滿著感情的創造性活動。觀賞這幅精彩的畫作,通過氣勢磅礴的「畫面」,你可以聽到隱於「畫裡」的畫家的心曲,感到溢於「畫外」的畫家的激情。
嘉陵江貫穿華鎣山南延三支脈後,形成風光奇麗的峽谷,於重慶匯入長江。廣佈於嘉陵江流域的紫紅色泥砂岩,質地鬆脆,覆植被率僅13.7%,水土流失異常嚴重。特殊防止土壤的流失所切割的塊狀耕地,形成立體狀的幾何圖案,景觀非常獨特,也因而增加了空間的深度,使畫面產生充分變化的情調。那樹影告訴觀畫者是近正午時分,左側成排高低井然有序的樹木,像極了音樂的五線譜有著輕快的韻律,在炙熱的陽光照耀下,與嘉陵江上波光粼粼的濤濤江水遙相輝映。大自然呈現出的天地之大美及山川之靈氣,真是讓人讚嘆!
這幅畫作讓我們領略吳作人大師的主張:『自然如同藝術的母親』,確實也是生活──大自然母親的恩賜,孕育了吳作人藝術的輝煌成就!吳作人直取生活寶藏中的精粹,得到了最強烈、原本質的生活感受,也就是獲得了藝術創造的最基本原動力──藝術真情。此幅畫作讓人在寂靜的大地和永恆的時間中,「聽到」生命的歡呼;在大自然的明暗動靜光影間,「看到」生命的躍動。整幅畫作氣勢磅礴,展現清曠秀勁、淋漓痛快之美,且其耐人尋味的意境,益加讓人感動莫名。這分感動就來自於畫家敏銳的說故事功力及其作品隱涵的「象外之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