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代以前繪畫佛教圖畫,都能莊嚴妙好,從形容儀範中體現佛菩薩清淨端嚴、慈悲肅穆的道德品質。宋代以後文人畫興起,於是佛教畫分為兩種流派。其一承繼隋唐規矩,不失尺度,如宋李公麟、馬和之,明丁雲鵬、仇英、商喜,清禹之鼎、丁觀鵬等;其一則不拘繩墨,以古樸奇譎為高,如宋梁楷,明陳洪綬,清金農、羅聘等是。


 


菩薩像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略稱。「菩提」義是覺悟,「薩埵」義是有情,凡是求覺悟的有情都可以稱為菩薩。這裡所述的菩薩像是指佛經中所提出的,與佛共同弘揚教化的菩薩畫像。正規菩薩像的畫法,也與佛像一樣,是要注意到相好、服飾、手印、量度。一般來說,佛的相好要端正溫肅;菩薩的相好要莊麗慈悲。佛的服飾是單純樸實,身披袈裟,偏袒右肩,顯露胸膛;菩薩的服飾要華美莊嚴,首戴天冠,身披瓔珞,手貫環釧,衣曳飄帶。各個菩薩也有一定的手印姿勢,也都有其深奧的意涵。觀世音菩薩手持蓮花,天冠中有一化佛(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也手持蓮花,天冠中有一寶瓶。釋迦牟尼的二脇侍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也是大家所熟悉的菩薩。文殊騎獅,普賢乘象,已為辨識這兩位菩薩的重要依據。又因文殊為佛教中的智慧菩薩,故手持代表佛智精華的〔般若波羅密多經〕也是文殊菩薩的一大特色。彌勒菩薩手持寶塔;地藏菩薩手持摩尼珠和錫杖等。綜上所述,佛教中的菩薩雖多,但是如果我們能掌握這些菩薩的特徵,如髮冠特色,手印,坐乘等,辨識這些菩薩並非難事。


 


在為數眾多的菩薩中,大家最耳熟能詳者,自是觀世音菩薩。他明顯的圖像特徵為冠住化佛,手持淨瓶。觀世音菩薩是佛經中具體提出名號的菩薩,因為民間對之信仰甚深,畫家繪成種種不同形像的觀世音菩薩畫像,在繪畫藝術上極盡豐富多彩之能事,故而別為一類。觀世音菩薩畫像,又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遵照正規儀容所繪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相好莊嚴的形象(聖觀音)。第二類是遵照密宗儀軌所繪的一面二臂或多面多臂,手持種種法物的形象,如大悲觀音、如意輪觀音、七俱胝觀音、不空羂索觀音、不空鉤觀音等。第三類是畫家自創風格,任意寫作,任意題名的觀音像,其中也有符合於相好、服飾、手印、度量等法則的,如水月觀音、寶相觀音等;也有支是一般人物而毫不顧及菩薩像應有法度的,如佇立觀音、白衣觀音、魚籃觀音、行道觀音、自在觀音等。


 


「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在中國人心目中,觀世音菩薩為救苦救難、消災解厄之精神象徵,深受民間喜愛。因為對觀世音的依託與有情,自古以來許多藝術家都以虔誠之心,觀照佛教中的理想,雕塑與繪畫崇高至美的觀音;而觀音之美,貴在於蘊涵筆墨難以形容的慈悲,及具有不可思議的莊嚴安定。


 


隋唐開始,觀音造型開始由「男相」轉為「女相」,其變化之大,同時豐富了佛教教義及中國文化遺產,亦輝煌了中國美術史;甚而在世界美術史上,觀音藝術亦佔有重要地位。明代萬曆年,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引王世貞《觀音本紀》的話「冰清玉潔,救苦救難」,也證明唐代以前的觀音,絕大多數作男性打扮。最初,人們相信觀音的前身是男性,名號《慈航》,腳踏蓮花;因為見眾生惡孽橫行,似無盡期,一念之下,頓生憐憫之心,化作女身,降臨塵世普渡眾生。


 


照片<<觀世音菩薩立像>>設色紙本 立軸133x 65c m。款識:丙寅(1686)春日禹之鼎(1647-1709)寫;鈴印:「愼齋」(朱文)


照片<<觀世音菩薩坐像(1)>>設色紙本 立軸126x 62c m。款識:辛已(1701)秋日蒲室上睿(1634-) 拜寫;鈴印:「邨僧」(朱文)


照片<<觀世音菩薩坐像(2)>>設色紙本 立軸129x 61c m。款識:甲辰(1784)年春日瑤華道人弘旿 (-1811) 拜寫;鈴印:「俛仰古今」(白文)


 


<<觀世音菩薩立像>>端莊而雄偉,具有「女相男身」的莊嚴相好氣質。頭戴高花冠,寶冠頂上有化佛,髮絲垂腰,面龐豐滿圓潤,眉間有白毫,雙眉彎曲,目光向下,與觀者目光交融,給人以可親可敬之感,鼻直而端正,嘴微抿,神情沉靜而端嚴。上身半裸露,顯出身軀豐實雄偉,戴圓珠形項鍊,斜披天衣飄帶,衣帶繞肘往外飄下。腰繫長裙,褶紋凸起有厚重流暢感。右手曲舉胸前持楊柳枝,左手內彎手心向上捧一淨瓶,手指俢長柔美。腰微側扭,身姿優雅的站立蓮台上,有著開朗自信的雍容氣度。意態莊嚴的立姿流露出觀世音菩薩內心充滿慈悲、智慧和普渡眾生的偉大願力。似男非女線條渾圓流暢的中性法相,不僅讓整個形象展現剛柔並濟的氣韻之美,且更強化了傳說中觀音男性化作女身「冰清玉潔,救苦救難」的精神。


 


兩尊<<觀世音菩薩坐像>>一尊騰於空,一尊航於海。也都寶冠頂上有化佛,右手持楊柳枝,左手捧淨瓶。臉頰圓潤而秀麗,眉間有白毫,雙眉彎曲,眼睛半睜垂視,與觀者目光交融,同樣給人以可親可敬之感;雙唇輕抿,嘴角微收,含顰欲笑,顯得格外文靜高雅。身穿垂領大衣,胸飾瓔珞,手貫環釧,盤腿端坐於蓮台上,有著雍容華貴、豐肌秀骨、溫婉閑逸的神態之美。畫家善於表達親切的人性審美雅趣,更將觀世音菩薩智慧、慈祥、清淨、自在的神情展露無遺。<<觀世音菩薩坐像(2)>>海中蓮花的組合配置和海浪的優美線條,及其古樸高雅的色彩予人心靈有著難以言喻的舒暢寬展。


 


三尊觀世音菩薩像都有「頭光」。「頭光」的產生全是對人文思想的一種禮讚,也是對通過思維的澈悟之一種尊敬。唯有人能用腦省思,在人的基礎上加以超越,使人性光輝推展至極致,才可適合用「頭光」。凝視佛像畫作如能把心靈打開,就能分享那份永恆喜悅聖潔的光芒,心領神會,法喜充滿。


 


佛教藝術之菩薩多作華麗之裝飾,把一切「寶貴」的觀念皆放在菩薩身上,首戴天冠、身披瓔珞、頸飾項鍊、手貫環釧等等,這是信徒們奉獻心理的一種發洩,故菩薩都充滿人間性,也強調肉體的美。


 


觀世音菩薩手持淨瓶的意涵:佛教徒常念大悲咒,求咒水治病或灑淨道場;淨瓶,象徵能為世人救苦救難、消災解厄。


 


佛像腳踏或盤坐蓮花的意涵:蓮花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蓮花」就是「佛」的象徵。佛經常常將「蓮花」比「佛性」。佛教的重要信條之一,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而要實踐此信條,就要身處污濁的塵世不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潔淨清芬,用來表達這種思想觀念的圖騰最好不過的就是「蓮花」。


 


佛像手印繁多也都有其深奧的意涵,佛教題材又極豐富,每一件佛像畫作品不只是在表現畫家高妙的技法,主要的還是在藉用這些畫像弘揚教法。可見,佛像畫在某個層面上是與佛、菩薩、羅漢等有等同教化之功的。能達於此層次的佛像畫,除了佛像的形像、慈祥的神情,還要祂那「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精神,能讓人感召「潛移默化」、「福至心靈」的感動。這絕對需要畫家有高尚的人品為先提條件,才能勾勒出如來佛祖威德自在和睿智明澈的法相及觀世音菩薩內心充滿慈悲、智慧和普渡眾生的偉大願力等等的「意象」和「氣韻」。畫家如沒有高尚的人格,是不可能引發人性心靈深處的共鳴的。


 



佛像畫賞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