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像畫的種類繁多,依其目的,大約可分為四大類:第一是為求福利的功德畫;第二是備佛教徒家居敬奉的供養畫;第三是用來莊嚴殿堂的禮拜畫;和第四是供人欣賞的畫家自由創作。


 


在佛像藝術中,佛與菩薩之別是佛有高肉髻,且除披寬袈裟外,不以環釧等裝飾全身。欣賞佛像最重要的是注意佛的手印,佛像基本上是靜止的,佛與人間(信徒)的交通,大部分僅依頼手的姿勢;在沒有動作的佛像中,手的形相就是一種表情,佛慈悲之心懷,以誓願力,普渡眾生,都藉著手的語言表示出來。


 


照片<<如來佛像>>設色紙本 立軸,178 x 95cm。款識:戊午(1618)夏仲法王子丁雲鵬敬寫;鈴印:「南羽氏」(白文)「丁印雲鵬」(朱文)。如來佛像正結跏坐,依法相及雙手之手勢語,此佛像應為<<七寶如來>>中的<<世間廣大威德自在光明如來>>高肉髻、螺髮,慈眉秀目,鼻翼微張,雙唇閉合,耳垂及肩;背後的「身光」、「頭光」只在頭光頂端歸結成火熖,但頭光內紅黃相映的火光瑞彩,卻營造出「豪光閃閃」、「佛光普照」的意象。紅綠黑白相間的寬袈裟線條優美,釘頭鼠尾的方折運筆體現出一種刀刻的味道,正是畫家後期曾為著名墨工程君房、方於魯畫墨模圖樣,由於受到刻板刀法的啟發,其用筆趨於硬挺,運筆過程多方折,偏於版畫風格的強硬深沈,趨於古拙的畫風。布料上的飾金花紋轉折流暢金碧輝瑝,且有著中國畫特有的「曹衣出水」和「吳帶當風」之質感。「層層高昇」的蓮花座台和「瑞氣千條」的祥雲霞光予人於富麗堂瑝和寧靜安祥並存的氣氛中得到一種中和之美。


 


本尊佛像法相蘊涵雍容大度、慈悲莊嚴的上層佛果境界,予人普渡眾生、慈悲有情的至美情境。不同時代的佛像畫始終都有著一種特有的神聖與慈悲,表達出智慧、慈悲、無畏三大精神,正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之義理,觀之緊緊扣人心弦,佛像之美也因而受到中外美術家同聲讚嘆。


 


畫家丁雲鵬 (1547-1628)[明]字南羽,號聖華居士,休寧(今安徽休寧)人。瓚子,詹景鳳門人。書法鐘、王。他能詩書善畫,白描人物、山水、佛像,無不精妙。他精硏釋道人物,得法吳道子(唐代畫家,後人稱其為「畫聖」);多追李公麟筆意,以勁挺清麗勝,精細入微,鬚髮間、眉睫意態畢具,筆法如行雲流水,衣紋線條轉折輕柔飄動,神態足具高雅自若的韻味。賦彩濃麗清淡有致、色墨渾然一體,更呈融和清潤之氣。他每筆皆以中鋒出之,運筆過程均勻圓滑,流利連貫,得手應心,絲絲入扣,無一敗筆,非功力過人、息心靜氣則不辦,古人稱其「非筆端有神通者不能也」。其畫以人物、佛像最負盛名,論者多謂,在明末人物畫家中,他與陳洪綬、崔子忠成鼎足之勢,是仇英之後最著名的人物畫家,且他的筆法不下仇英,而高古文雅似又過之。他最擅長的是佛教題材,佛祖、菩薩、羅漢在他筆下既栩栩如生,又莊嚴肅穆。


 


賞析中國畫重在氣韻,「氣韻」之高,不在技巧,而在「人品」。此畫作表現技巧的到位和人物姿態表情安排上的匠心獨運,比如面部和手的刻畫有著恰到好處的厚實感,袈裟的闊達線條所呈現的張力,濃豔與淡雅色彩的相得益彰,人物俯仰顧盼中流露的微妙情緒等等。畫家把外表形象與內在精神作理想結合,在融合無間裡,特別流露出神聖靜穆、超凡脫俗、純淨澄澈的情境,更是令人讚嘆!這是畫家「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的總體呈現。


 


凝視此畫作,「入其神」感召<<世間廣大威德自在光明如來>>庇佑、進入「想像的愉快」,確能讓人感受到洗滌心靈般甜美與自在。在感召<<世間廣大威德自在光明如來>>所散發的「以誓願力,普渡眾生」的精神的同時,也讓人摒棄一切雜念,從內心產生一種崇高仰望心理,而更加懂得慈悲喜願,謙卑自省,心靈因而感到無比的平靜和滿懷無限的感恩。這份「潛移默化」、「福至心靈」的感動就如同經文曰──諸佛子等。若聞世間廣大威德自在光明如來名號。能令汝等獲得五種功德。一者於諸世間最為第一。二者得菩薩目端嚴殊勝。三者威德廣大超過一切外道天魔。如日照世。顯於大海。功德巍巍。四者得大自在所向如意。似鳥飛空而無阻礙。五者得大堅固智慧光明。身心明澈如琉璃珠。


 



佛教畫賞析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