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些日子,好友轉來一部很有深度的美國總統歐巴馬2009年對一所高中學生的開學演說影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xODAzOTY0.html全場16分鐘的演說, 沒有一句廢話, 沒有稿子,沒有停頓,沒有重複,深刻、精闢、樸實、誠懇,充滿希望和鼓勵。給孩子聽,多聽幾次,必有獲益。

 


初中國文課本梁啟超<<最苦與最樂>>,該文


破題──人生什麼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結論──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其實,人生也因有了那無數的「責任 」才讓生命充滿挑戰和意義。我們在完成那無可數的「未了的責任」的同時,也正在豐富我們的生命意義。


 


歐巴馬總統將「教育」視為先進國家每一位國民應有的「責任」的觀念,非常有見地,也非常具說服力。


 


不僅每一位青年學子要將「教育」視為應有的「責任」,在這日新月異的十倍數時代,「學習不斷地學習」也會是每一位家族成員應有的「責任」。


 


我一直覺得美學概念是教育課程裡很重要的一環,在升學掛帥的台灣卻被大多數的家長和學生所忽略。美學概念的養成,懂得欣賞美的事物,不僅能陶冶人的心靈,潛移默化人的心性;還有增進寫作能力之功,思維邏輯嚴謹、表達無礙、自信心強,所有的學問的追求自會一通百通。既然,『個性』是一切藝術上和文學上的成就基礎,能藉由欣賞美的事物,來陶冶人的心靈,潛移默化人的心性,當然會有增進寫作能力之功。文學的美和一切物事的美是相通的,大都有賴於變換和動作,並且以生活為基礎。能以生活為基礎體悟出物事之美,自然而然會豐碩自身的文學涵養。文學和音樂的傳統形式都是根據單純而且可構思於腦內的原形模式:對稱,是這樣的一種模式;故事,是另一種;變奏,是第三種。不管是「對稱」、「故事」或「變奏」的腦內的原形模式,都有助於寫作能力的得心應手。


 



這是值得好好省思的問題,有關美學概念、文學和藝術「通感」的整合,就如同做一門專精的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是離不開歸納、整理、演繹;而思維的形式不外乎概念、判斷、推理;邏輯是整理思想和知識的框架,沒有它,就無從處理、形成知識體系。當知識井然有序時,那就能由知識生產知識,成為思考與創新的出發點。下一波的重點會是「文化創意產業」,甚至其他各行各業的「創新」、「行銷」、「服務」也都得有美學、文學的結合與素養。


 



美的事物不僅對人的心靈有著直接實質的震撼力,且對於人的成就同樣有其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多讓美的事物進入你的生活:建築之美、文學之美、音樂之美、書畫之美、雕塑之美、陶瓷之美、大自然之美,多用點心思去「心領神會」,多花點時間去「豐富生命」。「簡單」、「自然」的生活「需要的」並不多,只是我們將自己的需求複雜化了。帶個餐盒、水果去爬山,多接觸大自然,多到故宮走走,比看場電影、到餐廳美食還便宜、還健康;且是累積精神食糧,增加自己的心靈財富的手段。


 


美學概念確是很重要的一門教育課程,不僅不能輕忽,還要能做到每位家族成員凝聚共識,讓美進入生活,追求「美就是生活」,做到「任何東西,凡是我們在其中看見我們所理解和希望的、我們喜歡的那種生活,就是美」的境界。同時,也讓「學習不斷地學習,至終至老學習精進」做為每一位家族成員應有的「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