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仕女圖>>題詞,象外之意十足,引人無限遐思:
晚涼新浴罷 圓扇生富風 自覺雲鬂亂 墉將玉手擺
絲絲縈粉面 馥馥散至樷 巧語呼郎出 為儂挽要鬆 「要」為古代之「腰」字。
氣韻在人物畫,指的是人體呈現出「姿」和「態」、「情」和「趣」所給予人美的感受。也可以說氣韻即神:神姿、神態、神情。氣韻又可以代表兩種極致的美,氣代表陽剛的美,韻代表陰柔的美。氣乃指人或物的骨體,韻乃是這種骨體所流露出的風姿美感。氣韻在山水畫,係以筆取山水的大體結構得其陽剛的美之氣,以墨渲染見其儀姿得其陰柔的美之韻。「氣者,隨形運筆,取象不惑。」即是要心手相應,下筆肯定、迅速,方可見其生氣。山水畫有生氣即神在其中了,這就是得山水真的第一個條件。「韻者,隱跡立形,備儀不俗。」指的是用墨皴染,「隱跡」指無人為斧鑿之跡,所謂玄化而自然。「立形」指顯示物象之形,但要備其儀姿而不俗,方有韻味。當然韻還包括氣本身的韻。有氣又有韻,才是「真」的表現。繪畫作品能窮盡物之性,才能現「物象之原」,才可謂得物之「真」。「物象之原」即物所得以生之性,性即神,即是氣韻。物之性、物之原是物之本質、物之實,非僅形似也。
「忘筆墨而有真景。」,一個畫家如果不能克服筆墨技巧的拘限性,寫景時還時時想著筆墨,是很難寫出真景的。 大藝術家直以自己的精神作畫,筆墨只是流露感情的工具,作畫時是忘卻筆墨的。這種忘卻筆墨是平時長期修煉,將技巧融於精神之中的結果。「嗜欲者,生之賊也,名賢縱樂琴書圖畫,代去雜欲。」道出了作畫必須專一,嗜欲(不良的嗜好)乃有害於藝事,所以,要勉之、勤之。
荊浩 (生於唐末,卒於五代初梁) 在其著作的<<筆法記>>以繪畫的真與不真為品評作品優劣的重要依據,他根據「真」的程度提出「神、妙、奇、巧」四個品第:
「神者,亡有所為,任運成象。」即無牽強地任運成象,這是長期的技巧修煉,使技巧和精神自由表現的抵抗性得以克服,於是技巧和精神完全融合為一體,達到自然受於天的「真」。
「妙者,思經天地,萬類性情,文理合儀,品物流筆。」,其技巧和精神不能完全融為一體,但經過思經天地,深入於物之情性中去,仍然可以「合儀」、「流筆」。
「奇者,蕩跡不測,與真景或乖異,致其理偏,得此者亦為有筆無思。」,其用筆雖能變幻莫測,但作品與真景乖異,致其理偏。奇雖奇,然不真。
「巧者,雕綴小媚,假合大經。強寫文章,增邈氣象,此謂實不足而華有餘。」。「假合大經」指貌合而神不合。「強寫文章」指用彩色(文章)強寫。「實不足而華有餘」謂之巧。這樣的作品「雕綴小媚」,功夫不深。
「書畫之藝,皆須意氣而成。」這個「意氣」指的是性格、氣質、情緒、志趣,尤指主觀、偏激而產生的極端情緒。這正是大藝術家創作成功的根本所在。繪畫理論中的「傳神」、「氣韻」等,皆是就繪畫作品的本身而論,乃是欣賞的標準和畫家作畫所要達到的目標。每一個人創作時無不想達到藝術要求的最高目標,這當然需要一定的技巧;掌握一定繪畫技巧的人數理應不會太少,但要成為大畫家,卻非易事,其根本之地即在畫家的「意氣」。「意氣」的特殊卻難得幾人有,它的鍛煉和培養除了天分、品德還有學養等等,這些都非一蹴可幾。
「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之高,不在技巧,而在「人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目的也在「意氣」的培養,而不是技巧的修煉。「意存筆先,畫盡意在。」這個「意」和上面「意氣」的意有一點聯繫,但更多的是指情意和激情,它不僅僅是構思,也包括作者作畫前對所要表達的藝術境界所產生的思想感情和藝術表現意欲,不畫出來不快,但卻不是指「畫」的本身。作者作畫前如果無「意」,而只是提筆追摹物象,是不能成其為藝術的,作者也只能稱為畫匠而不能稱為畫家。
正因為作者(畫家或演奏家)先有一定的情意和激情,靠其「意」驅動筆(弓),使胸中的情意和激情得以發洩和表現出來,這樣的作品才能見出畫家(演奏家)的精神狀態和意識,即使畫(演奏)盡,其意猶在。作畫(演奏)只是「意氣」的表現,情感的傳達,如果老是在物的形貌采章(發音是否圓潤光澤、運弓是否平穩流暢之類的技術細節)上下功夫,就失去了藝術的意義了。但話得說回來,演奏欲達到「神者」的品第,演奏家如果不能克服弓弦技巧的拘限性,演奏時還時時想著弓弦,是很難流露出真情的。大演奏家直以自己的精神演奏,弓弦只是流露感情的工具,演奏時是忘卻弓弦的。這種忘卻弓弦是平時長期修煉,將技巧融於精神之中的結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