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雲頂》 彩墨 黎雄才 1942 ( 131 x 65.5 cm )
《策馬入林》 彩墨 黎雄才 1981 ( 135 x 67.5 cm )
《遠瞻山河壯》 彩墨 黎雄才 1982 ( 135.5 x 67.5 cm )
黎雄才(1910~2002),廣東省肇慶人,祖籍廣東省高要。當代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擅長巨幅山水畫,精於花鳥草蟲,畫作氣勢渾厚,自具風貌,被評論界稱為“黎家山水”。出版的作品集有《黎雄才山水畫譜》、《黎雄才畫選》、《黎雄才畫集》《黎雄才作品欣賞》等畫集。三十年代初作品《瀟湘夜雨》榮獲比利時國際博覽會金獎,1954年創作的《武漢防汛圖卷》被美術評論界譽為“抗洪史詩”。
由於父親黎廷俊擅長繪畫,故黎雄才自幼受到藝術熏陶。17歲加入春睡畫院,從高劍父學畫。1931年畢業於廣州烈風美術學校。1932年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學畫。1935年畢業回國任教,歷任職務廣州市美術專科學校、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副教授、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兼國畫系主任教授、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協廣東分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委、廣州美術學院和廣東畫院顧問。廣東省人民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山水畫方面,黎雄才受高劍父的影響不多。他在日本取法的“朦朧體”風格,延續到他回國後。黎雄才成功地揉合了傳統與日本畫法。他這種新作風,既有筆墨,又有渲染,同時又能表現景色的遠近和空氣層,在嶺南畫派的“折衷中外”的宗旨下,當是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但黎雄才往後的道路上,卻未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他喜歡用強有力的筆法來揮灑。他努力的是把變化多端的筆墨,來營造各種藝術效果。
《峨嵋雲頂》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峨嵋雲頂 卅一年雄才於寫。鈴印:「端州黎民」(朱文)、「雄才」(朱文)。此畫作構圖大膽奇特,遠方峰巒疊嶂和高踞畫幅右面半壁陡峭山崖之間的雲海翻騰如濤,左側反射在雲海上一輪泛紅日暈的天文奇景最是神來之筆。最近看到一張由外太空拍攝到如同此反射日暈的景象大為嘖嘖稱奇,原以為那是畫家的想像,竟是他有福親眼目睹的景觀。黎雄才主張作畫時“不管重彩還是淡彩,務須以墨為主”,他在水墨的基礎上,再敷上石綠,顏色都是混合的,在描繪景色的同時還展現幽光。雲氣環山彌漫,增加了畫面的高遠感與深遠感,同時產生虛實對比,使全圖籠罩在朦朧飄逸的氛圍之中,遠方兩山頂上的寺廟建築,更是讓畫面宛若仙境。畫中的筆墨渲染韻味十足、意境幽邃開闊遼遠,雄秀蒼莽,簡潔清潤,令人神往。山崕上兩位俯瞰日暈的盈寸高士,更加讓人感覺山明水秀、地靈人傑的整體意境,以及讓人有天地山河寬無厓的想像空間。畫面佈局宏大,氣脈流貫,繁複變化卻又渾然天成,顯示了畫家深厚的功力,也表現了畫家氣吞山河的胸懷與氣度。
《策馬入林》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辛酉夏雄才寫於廣州。鈴印:「黎雄才」(朱文)、「嶺南人」(朱文)。一棵巍峨雄偉姿態形體奇麗的老松佔據大半畫面,密葉繁枝的松樹下兩位騎士策馬步入山林。黎雄才畫松樹堪稱一絕,他畫的松樹,栩栩如生,近看,那一根根的松針,好似會「浮上」紙面,極具立體感。畫家著意以筆墨書寫來表達他所見的景物,作品具有濃郁的“揮寫”之趣。意境清華,特別是形像美,成功的揉合了渾厚的青紅蕂葉和粗筆濃墨。黎雄才大師對水分的控制,和他的筆法,雙雙極盡揮灑之意。氣勢宏大,用筆飄逸,焦墨的運用栩栩如生。遠景山峰競秀,清曠絕俗,矚目咫尺,意在千里。前景松樹具體明晰,後景山峰朦朧淡遠,如剪影般虛無飄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最遠處的峰巒與天際融為一體,強烈的對比使畫面背景呈顯可以無限延伸的空間。
《遠瞻山河壯》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一九八二年二月於廣州雄才。鈴印:「雄才急熊」(朱文)。騎士快馬奔馳後急停於懸崖邊,俯瞰遼濶的山河的那份雄姿氣勢躍然於紙上,右側方T字形排開的飛鳥更增添天地萬物皆有情的意象。左上方的巨大的松樹生長於山崖邊,山岩峭壁的生存環境,讓它不得不努力地紮根,也因而讓他能夠出類拔萃,在艱難的環境中屹立不搖,歌頌生命,參贊天地之化育。整幅畫作呈現天地之大美,讓觀畫者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天地之大美及山川之靈氣,好像能「呼吸到」畫裡清新的空氣,進入「神飛揚」、「思浩蕩」的情境!山川所啟示的智慧,只要能「靜觀」,大自然確實隱藏許許多多的智慧。走向大自然,與自然對話、以造化為師,感受自然的律動的同時,確可領悟生命的哲理,體悟“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的真義,是為此畫作立意高遠,境界恢弘的「象外之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