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澗松鴻雁圖》 彩墨 王武 1688 ( 127.5 x 64.5 cm )
王武 (1632-1690),字勤中,號忘庵,又號雪顛道人、如是翁、不山,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明代書法家王鏊六世孫,以諸生入太學。生性和樂平易,不屑科舉。善繪事,亦擅詩文。精鑑賞,富收藏,對於宋、元、明諸家名跡,往往心追手摹,務得其法。十五歲已作巨幅畫,「使觀者嘆絕其妙」。擅畫花鳥,繼承黃筌寫生傳統,「位置宏穩,賦色明麗」。水墨沒骨近於明代周之冕、陸治的畫法。與惲壽平同時稱譽畫壇,惲長沒骨而王善於勾花點葉。
王武的畫風工整秀麗,所作花鳥,能得生趣,秀麗多姿,功力深厚,王時敏對其作品極為稱讚,認為「近代寫生,率有院氣,獨勤中神韻生動,應在妙品中」。與當時的畫家不同的是,王武不師從於任何人,通過臨摹自學得法,其所寫花、鳥、動、植,生趣逾陳淳、陸治。傳世作品有順治十八年(1661)作《為紫谷畫花卉冊》,圖錄於《中國名畫集》;康熙九年(1670)作《紅杏白鴿圖》軸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十八年作《水仙湖石圖》藏蘇州市博物館;《菊花竹石圖》軸藏瀋陽故宮博物院;十六年(1677)作《花竹棲禽圖》軸、二十八年(1689)作《松竹白頭圖》軸藏故宮博物院;十七年作《水仙拳石圖》軸藏廣東省博物館;二十八年作《鴛鴦白鷺圖》軸藏上海博物館。
《澗松鴻雁圖》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戊辰春五月之吉雪顛道人王武寫。鈴印:「王武私印」(朱文)、「勤中」 (朱文)。另五鑑賞印。一棵生長於澗崖邊枝葉蔥鬱的松樹佔據大半畫面,歷盡滄桑命運曲折坎坷的松樹呈“S”彎轉曲折向上伸展的主幹,展現出無比生命力。山岩峭壁的生存環境,讓他不得不努力地紮根,也因而讓他能夠出類拔萃;山下的樹木看不到這份雄姿,就因為肥土沃壤的生長環境,讓它們不需努力去經營。這是山川所啟示的智慧,只要能「靜觀」,大自然確實隱藏許許多多的智慧。主幹後方盛開的四朵茶花生意盎然,色墨交融,其精妙處點染成跡,渾無筆痕。栩栩如生的茶花,花卉富貴、莊重,又不失嬌媚,在爭豔取姿中,顯得自然融合、風神生動,一股清朗幽香撲鼻而來。葉子用色後,墨筆勾勒莖脈,葉陰陽向背,斜正長短,各盡其態,用筆靈活渾融,不拘泥於工致,極盡物華之態。勾花點葉,工寫結合,亦得飄逸之姿。充沛急湍而下的澗水,顯現高海拔天地融合的清新空氣,讓人身心都感受到無比清爽!溪流也是呈“S”彎轉曲折向下延伸,水勢氣勢磅薄同樣充滿生命力。三隻鴻雁停留在松樹下澗水旁的岩岸上,或呼應顧盼,或回首理羽、或低頭覓食,情態生動,各盡其姿,一派生機。形像生動多姿寫實可愛,充滿著無盡的靈氣與生機,翎毛極盡工細,羽毛那種輕盈蓬鬆的質感都被玲瓏剔透地表現出來。
整幅畫作兩個大“S”型呈現的均衡「畫面」和「畫裡」萬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讓觀畫視覺和心靈有難以言喻的舒爽和暢意,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天地之大美及山川之靈氣,好像能「呼吸到」畫裡清新的空氣,進入「神飛揚」、「思浩蕩」的情境!畫家藝術功力深厚,構圖立意高遠、境界恢弘。造型準確,用筆遒勁方折,用墨濃淡枯潤焦全用,工而不板,工整細緻相間,又不失活潑自然之趣,秀逸有致,渾然天成,且充滿親和力與生命力。萬物都在艱難的環境中屹立不搖,歌頌生命,有著參贊天地之化育的「象外之意」。有謂王武所寫花、鳥、動、植,生趣逾陳淳、陸治,確實在此幅畫中的「畫面」、「畫裡」和「畫外」展現無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