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花鳥圖》 彩墨 余省 1760 ( 127 x 63 cm )
余省 (1692-1767),字曾三,號魯亭,江蘇常熟人,余殉之子。幼承家學,工於花鳥寫生,以筆法工緻細膩、造型傳神生動、設色清麗古秀而在當地小有名氣。擅畫花鳥、蟲、魚,尤擅畫蝴蝶。師從宮廷畫家蔣廷錫,故得院體情致,並參合西法,色彩及光暗關係,處理恰當。二十餘歲時與其弟余穉同至京城,與戶部尚書兼內務府大臣海望等權貴結交,每每揮毫作畫,樂不思鄉。乾隆二年(1737),四十六歲的余省被海望力薦入宮,從此在咸安宮以畫畫供職。傳世作品有《菊石圖》、《花鳥圖》等。所作疊邀高宗睿題,藏於石渠寶笈,有清代宮廷十大頂級畫師之稱。
《梅竹花鳥圖》設色絹本 立軸 款識:庚辰孟春月望後三日唯亭居士余省製。鈴印:「余省之印」(白文)、「唯亭」(朱文)。另有「太子少保秘笈之印」等8 鑑賞印。此畫作構圖嚴謹,並且重視描繪物象的準確性,符合宮廷畫院注重觀察寫生、講究師承法度的標準。畫面中央,奇石後方,畫梅樹一株,枝幹彎曲而上,有兩隻喜鵲佇立其間。整幅畫的構圖以“心”型彎曲的梅幹來切割畫面,後方襯以成弧形交叉的翠竹增加動態感。畫家成功將畫面物象和佈局理想化,創造出一種超乎時空,傳達永恆的完美意象。畫中的主要物象,均以雙鉤填彩的方式,生動的描繪出對象的色彩與體積感,給人一種平和,端莊之美。
兩大支幹呈“Y”字型分义,左支幹延展的枝幹婉變多姿互成幾何構圖,盛開和含苞放的梅花猶如跳躍的音符,讓整幅畫好似存有樂章而動感十足,兩支幹大彎轉處各佇立一隻喜鵲顧盼相望。奇石上佇留一隻伯勞遙看遠方,草坡上另有兩隻覓食嬉戲的伯勞。奇石上那叢小黃花和土坡上那叢小紅花相映成趣,亦讓畫面更加生動活潑生意盎然。整幅畫作彌漫著溫馨與祥和的氣氛。
連綿而富有彈性的線條塑造鳥禽形貌,又以短細的筆觸,一絲不苟地刻畫出鳥禽背部綿密光澤、腹部蓬鬆柔軟的毛羽質感。為了增強其真實性和立體感,又巧妙地吸收了西洋繪畫的光影技法,以深淺不同的色調,表現出羽毛或厚重或輕薄的視覺效果,並通過對高光部位的強調而渲染出鳥兒明亮的眼睛。
筆墨形色組成的視覺“交響樂”,一切繪畫要素都處在矛盾對立之中,從而產生無窮的變化和蓬勃的生機,在變化中求統一,在統一中有變化,予人調和、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感受。鳥禽情態生動,各盡其姿,一派生機。線條勾勒準確、嚴謹、頓挫有勁,設色艷麗雅致,獨具神韻。高超的筆墨技巧和結構佈局的統一體,優美而有節奏感的形式,水墨的蒼勁與五彩的嬌豔達到了美學上的完美和諧。
在中國歷代的宮廷中,都容納了眾多畫家供職,清代宮中也有許多「畫畫人」。他們大多為來自民間的職業畫家,更有若干歐洲來華的傳教士畫家。不論是皇帝、后妃的肖像繪製,還是盛世中的重大事件的歷史記錄,或是宮殿牆壁和案頭觀賞之作,都少不了這些宮廷畫師的身影。由於清宮繪畫長期不為民眾所知,許多頂級畫家和高水準作品被歷史封存;如今我們已有機會領略皇家藝術風範,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清代宮廷畫師中的十位佼佼者。洋畫師:郎世寧,白描派:禹之鼎,西學派:焦秉貞,三朝元老:冷枚,畫狀元:唐岱,佛畫師:丁觀鵬,盛世畫師:徐揚,人物畫師:姚文瀚,白描畫師:金廷標,花鳥畫師:余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