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0641  焦秉貞  寒山與劉海蟾圖.jpg

《寒山與劉海蟾圖》 彩墨   焦秉貞  1690   ( 130 x 66 cm )

明商喜四仙拱壽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jpg

()商喜《四仙拱壽圖》設色絹本   ( 143.8 x 98.3 cm ) 台北故宮博物院

 

焦秉貞,清代宮廷畫家。生卒年不詳,字爾正,山東濟寧人。康熙年間任欽天監,是西洋天文學家、天主教士,湯若望的學生。善畫人物、山水、花卉,參西洋畫法,重明暗,樓台界畫,刻劃精工,別具面目。據《國朝院畫錄》記載說:「秉貞職守靈台,深明測算,會司有得,取西法而復通之。聖祖(康熙)之獎其丹青,正以獎其理數也。」。秉貞一生所作不多,傳世的有《耕織圖》、《鞦韆閒戲圖》、《池上篇畫意》、《列朝賢後故事》和《張照肖像》等。其中以《耕織圖》四十六幅,村落風景,田家耕作,最為著名,它在一六八九年康熙皇帝命其繪製並鐫版印刷成版畫作品。雍正四年(1726)曾為張照寫像,蔣廷錫補景。被現代學者列為清代宮廷畫師中的十位頂級畫家之一「西學派」:焦秉貞。

 

焦秉貞作為一個宮廷畫家同時又是一個科學官吏,在欽天監供職,對算理和科學的了解自然要比其他擔任文官的宮廷畫家要多一些,對於建立在數學、物理研究基礎之上的西方繪畫也較容易了解和接受。這僅僅是一個客觀的因素,當時康熙皇帝對於參用西法的繪畫的喜愛和讚賞是焦秉貞學習西法的主觀因素和重要動力。流傳至今較多的他的繪畫中大都帶有「臣」字款,這些作品從整體上看多用色濃重艷麗,布局緊湊,細緻工整,「參用西法」的特徵主要表現在人物大小的安排,透視和明暗的運用及空間處理上,人物大多按近大遠小的原則來安排,不同於傳統中國畫按人物身份高低安排人物大小的習慣,在空間處理上,也把人物放在一個真實的空間中,以人物為中心營造空間,建築大小也考慮到人的尺度,甚至不惜犧牲建築空間的完整性。

 

焦秉貞的繪畫始終有一種中國化了的真實,似乎總無法擺脫繪畫中「寫意」思想,在他私人的習作《歸去來兮圖》中我們更是看到了中國傳統文人畫家的情懷,除了茅屋結構有上有些許透視外,無論從題材選取還是畫面中大片留白手法的運用,都表達了文人慣有的山林隱逸的思想,意境深遠,給人以無限遐想。

 

《寒山與劉海蟾圖》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庚午秋月中浣焦秉貞。鈴印:「秉貞」(朱文)。此畫作以明代商喜畫家結合了佛、道兩教的人物在同一張畫的《四仙拱壽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為藍本,巧妙取其中一位仙人腳踏芭蕉葉、右手展書冊的寒山,和另一騎著三足金蟾的全真教五祖之一的劉海蟾。兩位仙人在波濤萬頃的海面上,凌波渡海。在相互交談中,寒山左手指著上空飛翔的仙鶴,仙鶴優雅的體態和飛翔的韻致栩栩如生。霞光瑞雲的天空與尉藍洶湧的海浪相映成趣,予人於富麗堂瑝和動靜並存的氣氛中得到一種寧靜安祥的中和之美。畫家參酌西法,將兩位仙人的面部表情都描寫地十分生動,甚至有些誇張。仙人的衣袍隨風飄舉,用筆方折、頓挫有力,顯得相當粗獷,也有著中國畫特有的「曹衣出水」和「吳帶當風」之質感。

 

焦秉貞以其西洋派的畫法,注重明暗暈染和遠近透視,使對象具有立體感和縱深感,在工筆重彩畫法中創立新格。焦秉貞是專工人物的工筆畫大家,畫法極重工筆之各傳統精妙手法,不守舊,構圖由遠而近,由大到小將虛實透視空間處置的非常得當,是工筆繪畫的絕佳作品。突出強調人物的動態和神情,人物形象似莊似諧、似智似顛,意象令人難以捉摸。以線和水墨以及重色的自然結合,使勾描與暈染渾然一體,顯現出物象的體積感和分量感。用筆勁健豪放,筆法粗獷,但又收其放蕩,落筆在似放未放間,合院體法度。

 

 

寒山和拾得兩人皆是隱居天台山的僧人,交情甚好,在佛學、文學上的造詣都很深,他倆常一起吟詩答對,後人曾將他們的詩彙編成《寒山子集》三卷。寒山生性灑脫,不為世俗所羈,其詩清新雅致又淺明如白話,展現心靈世界的寬廣與自在,寒山抒發自己參禪的心得領悟詩,空靈飄逸、剔透晶瑩;其出世而獨立的精神,回歸自然的意識,把人帶到一種毫無煙火氣的玄妙境界。

 

劉海蟾(劉操)道號海蟾子,民間傳說「劉海戲金蟾」故事,後人以此把「劉海蟾」訛傳成「劉海」的稱呼。俗有「劉海戲金蟾,一步一吐錢」之說。神話中,劉海蟾之親人為官甚貪,但因尚知修道,死後未被貶入地獄,被化作三足金蟾投入東海之中,歸龍王管轄。劉海蟾得道後,想要解救金蟾,以一串金錢釣三足蟾出海,(蓋因三足蟾性貪,見金錢便咬)負於肩上,是為「劉海戲金蟾」,而這金蟾(傳說中三足的蟾蜍名叫「金蟾」),走一步,能吐一枚銅錢。劉海蟾走到哪,就把錢撒到哪,周濟窮人,而劉海蟾也被視為有財神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