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8750 梅蘭菊竹四屏木雕.jpg

 

梅蘭菊竹成為文人藉物抒情寄託理想的象徵,正是根源於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梅蘭菊竹也是詩人詠物詩文以及藝術家繪畫和雕刻中常見的題材。

 

象徵,是文藝創作的一種重要手段,即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含蓄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情感或思想。作為古往今來人們孜孜以求的高品位境界,象徵同樣與所有各藝術體係存在著廣泛的聯繫。

 

各國傳統美學歷來重視這一手法。「以意造象」、「以象盡意」、「言外之旨」、「弦外之音」,其實質莫不是強調藉寓意於象的象徵形式,來實現審美主體與客體相疊後產生的一種意識、意境。就各門類藝術而言,「象」外之「意」,「意」外之「境」,同樣被尊為永恆的圭臬。

 

「理不可直指也,故及物以明理;情不可明顯也,故及事以寄情。」象徵既有如此獨特、奇妙的功能,它被古今中外所有文學家、藝術家視若至寶,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花鳥畫木雕多取吉祥題材,每一作品都有其象徵意義。梅花--象徵堅貞不屈,傲骨錚錚。蘭花--象徵高雅賢德,謙謙君子。菊花--象徵怡然自得、傲然不屈。--象徵堅忍不拔,虛心有節。以擬人化的手法將崇高、貞潔、虛心、向上、堅強等品德寄於梅蘭菊竹「四君子」上,這種文人畫思想的加入,為花鳥畫和雕刻注入深遠的寓意。

 

梅蘭菊竹四屏木雕尺寸42.3cm x 15.3cm x 4以燈籠造型開光,加上圓弧環扣,顯現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的氛圍。燈籠象徵--登龍的吉祥意涵。鬼斧神工的傑作加上黑檀木的質感,賞心悅目之餘,真是蓬蓽生輝!

 

由上往下伸展的梅樹支幹婉變多姿,好似存有樂章而動感十足。初春盛開的花瓣和含苞待放的花朵極為醒目且數量繁多,生機盎然,在爭豔取姿中,顯得自然融合、風神生動,一股清朗幽香撲鼻而來。勾花點葉得飄逸之姿,蔥鬱花樹,灑脫自然,清爽濃淡適宜,氣氛寧靜。兩隻相對相依而立的喜鵲佇立於支幹上,另一對在上頭嬉戲或欲飛向遠方,更讓整個畫面的「畫外」呈現無限的想像空間,而有著濃濃的「象外之意」。一種自然天趣躍然板上。

 

梅花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之首,因其所處環境惡劣,卻仍在凌厲寒風中傲然綻放於枝頭,梅的傲骨激勵著人不畏艱險、奮勇前進、百折不撓。

 

--線條曼妙,勾勒準確、嚴謹、頓挫有勁,獨具神韻。葉子勾勒莖脈,葉陰陽向背,斜正長短,各盡其態,靈活渾融,不拘泥於工致,極盡物華之態。高超的用刀技巧和結構佈局的統一體,優美而有節奏感的形式,達到了美學上的完美和諧。由上往下伸展的樹支婉變多姿,同樣有兩隻相對相依而立的喜鵲佇立於其上。

 

空谷生幽蘭,蘭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幽”,因其生長在深山野谷,才能洗淨那種綺麗香澤的姿態,以清婉素淡的香氣長保本性之美。這種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林泉隱士的氣質,更是一種文化通性,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蕩胸襟。

 

--栩栩如生的菊花,在爭豔取姿中,顯得自然融合、風神生動。葉子勾勒莖脈,葉陰陽向背,斜正長短,各盡其態,用筆靈活渾融,不拘泥於工致,極盡物華之態。勾花點葉,工寫結合,亦得飄逸之姿,實為體物察理的“多面手”,此乃得力於雕刻家家廣博的學識,駕馭刀筆的能力自然遊刃有餘。花、葉、莖、幹的來龍去脈順暢,氣勢貫穿,極為生動;一切雕刻要素都處在矛盾對立之中,從而產生無窮的變化和蓬勃的生機,在變化中求統一,在統一中有變化,予人調和、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感受。上頭柳樹上兩隻喜鵲有著“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意象。

 

文人多懷有一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文人心中都有隱退的志願,但是,那種達觀樂天的胸襟,開朗進取的氣質,使他們始終不肯放棄高遠的目標,而菊花最足以體現這種人文性格。晉代陶淵明深情地吟詠過菊花之後,菊花更作為士人雙重人格的象徵而出現在詩畫中,那種中和恬淡的疏散氣質,與詩人經歷了苦悶彷徨之後而獲得的精神上的安詳寧靜相契合。因而對菊花的欣賞,儼然成為君子自得自樂、儒道雙修的精神象

 

--修竹數竿,有的高聳入雲,有的平淡天真,高低錯落有置,挺拔清秀,頗具清高潔之精神。用刀道勁圓潤、疏爽飛動。刀法精煉,氣象沉穩,秀逸多姿;濃淡疏密,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氣勢駿逸,傲氣風骨天趣橫溢。以書法般揮灑點畫的刀法,塑造形象,輕重錯落,枝葉的向背、折旋各具姿態。竿、節、枝、葉,刀刀相應,一氣呵成清勁秀逸,恣意蒼勁。一隻斑鳩佇立於上端的修竹上,等待另一隻向他飛來的伙伴。刀法灑脫秀逸,生機蓬勃,意趣橫生。

 

竹枝杆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竹在清風中簌簌的聲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讓詩人深深感動,而竹於風霜凌厲中蒼翠儼然的品格,更讓詩人引為同道。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樸實直白的語言,顯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它的“勁節”,代表不屈的節操;它的“虛空”,代表謙遜的胸懷;它的“蕭疏”,代表超群脫俗的風格

 

四屏下方都有太湖石,長有小花、蘭草或竹筍等,處處充滿生機。刀法如行雲流水,線條轉折輕柔飄動,神態足具高雅自若的韻味,由其刀法、刀路一望便知是屬大師級的雕刻藝術。此作品用刀自信挺拔,運刀轉折流暢,趨於古拙樸素,且風格獨特,雅致賞心,觀賞者除了看到「畫面」物質的創造藝術,更感受到「畫裡」精神的明月清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