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扳指又叫玉諜(音同射),本意是拉弓射箭時扣弦用的一種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護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傷的專用器物。後來引申為能夠決斷事務,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徵。
清乾隆以後扳指的實用性逐漸喪失,以裝飾性為主,做工越來越精益求精,質料非常講究。本是輔助習武的扳指,逐漸成為一種極為時髦的佩飾,上自皇帝與王公大臣,下至滿漢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賈,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
《玉板指羊脂白玉"足乎"篆刻與雙螭圖騰》物件尺寸 3.3 直徑 (2.1 孔徑) x 2.8 公分高。此玉板指讓人如獲至寶和震撼的是"足乎"篆刻這兩字的出處和意涵,"足乎"知易行難,或許這種認知,"乎"故意少刻了"丶"一點,以之自勉力行,這是中文象形之妙,也是古代文人之真。雕刻家或這位玉板指的原主人一定是位很有深度的文人,令人心嚮往之!古代的文人需禮樂射御書數樣樣精通,真叫人嚮往!
「道德」 韓愈〈原道〉:「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 心安理得,合乎自在人心的公道。 何謂「道德」? 「道是人類共生、共存、共進化之原理或大路;德是此一原理之見諸實行。」 表現在日常生活中,規規矩矩的做人。
由此物件的玉石選材和落刀刀法有毛筆筆法的神韻,可了解此雕刻家本身應也是一位篆刻家。篆刻藝術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玉板指上下兩端帶線內,對應兩側的「足乎」兩篆體字予人大氣之感,蘊涵秀勁之美。另對應兩側線框內相對應的雙螭圖騰,也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又有優美悅目的繪畫構圖,並且更兼得刀法生動的雕刻神韻。
分佈於刀㾗內無法去除的土沁極為靈動自然,增添此物件的歷史感,使人發古思之幽情,逸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