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壁(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字徵明,中年後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停雲生,直隸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祖籍湖廣衡山(今湖南衡東),明代畫家,與唐寅、沈周、仇英合稱為「明四家」(亦稱「吳門四家」或「吳門四傑」);並與唐寅、祝允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一生歷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晚年與老師沈周並駕齊驅,繼沈周之後成為吳派領袖。
《憶惜四首次陳侍講韻》絹本 橫卷。 尺寸:28 x 392 公分。 釋文:三年端笏侍明光 潦倒爭看白髮郎 咫尺常瞻天北極 分番曾直殿東廊 紫泥浥露封題濕 寶墨含風賜扇香 記得退朝歸院靜 微吟行過藥欄傍 一命金華忝制臣 山姿偃蹇漫垂紳 愧無忠孝酬千載 曾履憂危事一人 陛擁春雲嚴虎衛 殿開初日照龍鱗 白頭萬事隨煙滅 惟有觚稜入夢頻。 款識:壬寅(1542)九月瀓明。鈴印:「衡山」(朱文)、「文仲子」(白文)。
文徵明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其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頗具晉唐書法的韻味。文徵明的書風少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儒雅之氣。其晚年八十歲以後的小楷,尤見功夫。文徵明的所有的作品,都筆筆工整,即使是快到九十歲時,也是如此,這在歷代書法家中是極為少見的。
古書畫,書畫家對其滿意的作品,常有前後書畫一紙本和另一絹本的情形。不過,兩幅書寫時間相隔19年,倒是極罕見。也需文徵明的書風少有火氣,流露出溫文儒雅之氣,才能促成此兩幅《憶惜四首次陳侍講韻》如列印般的"全複製",雖然結體丶筆線丶章法丶結構和行氣相同,還是可明顯比對出每個字的結體略有差異。
紙本無款識,但由題跋壬午十月一日,可了解是1523年九月所書。此絹本書於1542年,文徵明時年73歲。應為對自己得意作品"複製",作為留存之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