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林瓊圃不謝之花》絹本 立軸。 尺寸:122.5 x 51.5 公分。 此畫作巧奪天工!精彩至極!畫家未署名鈴印,或許題跋(2)就是其款識,有待考據。
題跋(1):大意為在景陽 (紫禁城景陽宮) 觀此畫作,驚豔畫中花卉為仙山不謝之花,欣然書此 李嘉會。
李嘉會(生卒年無從考),曾參與1725年出版的《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題跋(2):刺莖澹蕩碧 花片參差紅 吳歌秋水冷 湘廟夜雲空 濃艷香露裏 美人清鏡中 南樓未歸客 一夕練塘東。(題跋者待考)。
題跋(3):萬點荷花照綺塘 鏡中折得幾枝芳 紅霞半染金瓶水 綠霧斜吹絳幄香 自釆丹霞種彩雲 仙標彷佛洛波輕 䫟將玉珮邀相逐 蜕骨逍遙水上行 清池湛影開粧鏡 碧檻生香拂袖羅 一片瑤芝亭下月 停停翠蓋擁湘娥 龍池山人 彭年題。
此詩作意境頗高,是彭年相對呼應題跋(2) 唐代溫庭筠《芙蓉》詩作內容的即興創作,且其小楷俊逸清爽、心境怡然,除可佐證彭年的才華,對此畫作為流傳有序的真跡,也極具意義。
彭年(1505-1566),字孔嘉,一説字子素,號隆池山樵,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好學工書,少與文徵明友善,以詞翰名,時稱長者。年書名亞於徵明,然當時鮮有稱其詩者。獨王世貞《序》稱,徵明詩以韻勝,而年詩以邊幅勝;其詞亦頗有抑揚矣。又據世貞《序》,稱徵明孫子悱乃年女婿。
彭年家貧嗜酒,然除文字交外,不受升粟之饋,卒以貧困終,著有《龍池山樵集》。藏書處曰"寒綠堂、雲光閣"。年死後,其家取其詩文草鬻於某甲,得緡錢以資葬。後有永嘉王公者,從某甲購得之。然已佚其大半,其存者僅十之三。
年書初法晉人,已為楷,其小者信本(歐陽詢)丶大者清臣(顏真卿)、行草則子瞻(蘇軾)。所書孫良貴墓誌楷法極佳,兼精治印。
題跋(4):略。
題跋(5):一卉能令一室香 炎天尤覺玉肌涼 野人不敢煩天女 自折瓊枝置枕邊 邵梅臣。
邵梅臣(1776-1841後),字香伯,浙江吳興人。遊楚、滇等地甚久。工詩,善畫,九歲即嗜畫荷,尤工寫意山水,自謂得千古不傳之秘。所與往來多一時知名之士。每畫必題,或詩或跋,文辭超妙。著有《畫耕偶錄》。
題字:康熙廿一年(1682)七月 青桐居士蔣廷錫。(此應隱喻蔣廷鍚14歲之年即看過此畫作)
蔣廷錫 (1669-1732),江蘇常熟人。字揚孫,一字酉君,號西谷,一號南沙,晚年室名青桐軒,故又號青桐居士。能詩善畫,多作寫生花卉及蘭竹小品,工整、簡率間出,或水墨、或色墨並施,頗有韻致。著有《青桐軒秋風》、《片雲諸集》。
此畫作墨彩奪目,所謂墨中有五彩者是也。全圖用筆用色講究,色墨並施,豔麗生動,而神韻完備。宋瓷單色釉花瓶,圓撇口丶長頸丶象鼻雙耳、球腹丶束脛,圓凹足底。宋瓷單色釉之美,美在樸實無華、蘊含獨特的氣韻,沉靜素雅、蘊藉雋永的風格。釉面光潤肥厚,釉質晶瑩細膩,玉質感極強,且有明顯開片紋,畫家都能將此特質一一刻畫得維妙維肖。「溫潤如玉、曖曖內含光之氣」幾乎在所有真古老的精品物件上都會有此現象,畫家也都能如實呈現此特徵,也更讓此畫作愈顯高雅脫俗、逸氣橫生。
黑檀木六角型底座,上層凸出的線條,粗獷古拙,充滿張力。中層素面凹溝,刀法刀路清晰細膩,流暢有緻,讓物件更顯立體感。下層支腳古樸典雅,風格獨特。精美的底座和博古的宋瓷有著相得益彰之功,美不勝收!
花瓶內五朶盛開和一朶含苞待放嬌豔動人的荷花,或重彩敷粉,三礬八染,或淡色渲染,色墨交融,其精妙處點染成跡,渾無筆痕。花卉富貴、莊重,又不失嬌媚,在爭豔取姿中,顯得自然融合、風神生動,一股清朗幽香撲鼻而來。葉子用色後,墨筆勾勒莖脈,葉陰陽向背,斜正長短,各盡其態,用筆靈活渾融,不拘泥於工致,極盡物華之態。勾花點葉,工寫結合,亦得飄逸之姿,實為體物察理的"多面手",此乃得力於畫家廣博的學識,駕馭筆墨的能力自然遊刃有餘。荷桿與墨葉墨氣淋漓,濃而不滯,其豪放的走向,強化畫面動勢,同時融注了擬人化的氣質。勾寫點莖往上提筆的手法極為精緻,雄渾間亦見秀麗之體,明豔不俗,且其潔淨之質,清雅俊秀,更顯氣韻生動!
整幅畫作用彩上乘,在硃砂、珠白、石青、石綠丶黑褐等礦岩顏料暈染下,極具富貴之氣。筆墨清爽濃淡適宜,賦色雅緻,丹青四時不謝之花栩栩如生,比鮮花更為出色,讓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