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唐三彩瑞獅鳳凰太鼓》賞析 A.jpeg

 

《唐三彩瑞獅鳳凰太鼓》賞析 B.jpeg

 

唐三彩不僅貴在釉色濃豔瑰麗,而且物象造型生動傳神,富有生活氣息,在當時的國際場上,唐三彩就已負有盛名,成為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物品之一。

 

唐三彩「三」只是個虛數,最常見的顏色有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褐、綠三色為主,黑色比較少見。三彩低溫釉以「鉛釉」為主要成分,色釉濃淡變化、互相浸潤、斑駁淋漓、色彩自然協調,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輝映中,顯出堂皇富麗的藝術魅力。

 

唐三彩大體上可分為人物、動物和器物三種類別。唐代的能工巧匠,以熟練的技法,靈巧的刀工,簡練的線條,以及對物象深刻細緻的觀察,從而塑造出了無數瑰麗多姿形象。

 

一件好的唐三彩到底需要多少工序才能成型?自古有"72道工序"的說法,工藝複雜,燒製難度極高,這也是唐三彩珍品率極低的原因。

 

《唐三彩瑞獅鳳凰太鼓》物件尺寸 29 x 8 x 23.8 公分高。兩隻鳳凰背對背對稱站立在兩隻瑞獅背上的"鞍座";瑞獅同樣對稱背對背,面部向外蹲坐;鳳凰以雙翅和尾翅撐起太鼓。

 

除枱座沒有施釉之外全器施釉,釉色以褐、綠和米白色為主流,僅鳳凰頭冠為天藍色,釉面溶融流動,充分表現唐三彩釉的裝飾美。

 

古人幻想的神鳥,其形象有鴻頭、麟臀、蛇頸、魚尾、龍紋、龜軀、燕子的下巴、雞的嘴,身如鴛鴦,翅似大鵬,腿如仙鶴,是多種鳥禽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此物件鳳凰不但大致依這些特徵雕塑而成,而且形象極具富貴之氣,同時帶有純樸可愛的模樣,與瑞獅憨厚拙樸的神韻相互呼應。

 

瑞獅誇大頭部,比例明顯大於軀體,臉部瞪圓眼、咧大嘴、露齒,彷彿在嘶吼。毛鬃披肩卷曲、腿短而豐滿、足壯而有勁;在豐滿的臀部上刻意將尾巴的內骨環節突顯,予人以動感。雕塑家充分掌握「獅怒則威在齒,獅喜則威在尾」的情緒表現,讓古獅在威猛中含拙樸稚氣,討喜的神情甚為溫馨可愛。

 

皮革蒙在中空木桶上製成的太鼓,雕塑家塑造出這樣的質感,讓人想及「願鼓空桑弦,永使萬物和。」的詩句,也讓人聯想廟會響徹雲霄的鼓聲。充滿吉祥寓意以及洋溢歡樂氣氛的巧妙組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