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 06 Fri 2012 23:00
人生大事,從孝做起
- Apr 03 Tue 2012 17:53
筆墨的「氣息」 (2)
在複製畫市場上歷史悠久且被譽為「足以亂真」、「下真跡一等」、「最能表現原畫精神」的日本二玄社,與故宮合作生產複製畫三十餘年。日本二玄社為了複製這些國寶級名畫,他們和富士公司合作,專門研製了一台重3噸、長5米、寬2米,防熱輻射的攝影機。故宮前幾年曾特別公開其複製技術,在故宮的照相間,除了以真空吸板用來固定畫作之外,正中央的相機是3300萬畫素,高解析度的數位相機;同時四周再配上色溫調為5000度K的冷光燈四盞,以45度的角度照向畫作,可以避免反光。據透露該攝影機底片是特製的,除了特別大的尺寸需要拼接外,原畫多大,底片就有多大。原片被分為八色乃至十八色 (普通印刷為四色),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複製;得到的圖檔,再送到印刷廠,以12色套版印刷。複製一幅作品一般要花費一兩年,最長的需16年。現在故宮商品部販售的複製畫,都是這樣翻拍而成。
- Mar 27 Tue 2012 11:53
筆墨的「氣息」 (1)
當你坐於音樂廳前座聆聽一位出色演奏家獨奏時,你會感受到、「聽」到演奏家的呼吸、換氣甚而喘息聲。大提琴家王健曾這麼自述:「大提琴的弓,就像我的鼻子。一弓下去,呼吸就跟著走,有時有喘不過氣的時候。音樂作為藝術的一種表達方式,我們要學的是『氣』而不是『形』。」確實如此,演奏家激情演出、真情流露時,有時有喘不過氣的時候。同樣的,當你近距離賞析一幅真跡古畫,你也會感受到、「看」到畫家的呼吸、換氣甚而喘息聲。一位大師如行雲流水的筆法,流利連貫,得手應心,絲絲入扣,無一敗筆,非功力過人、息心靜氣則不辦;也確實如此,越是大師級大畫家的畫作,越能讓觀賞者感受到的是『氣』而不是『形』。
- Mar 08 Thu 2012 14:21
書畫的原創與再作 (再續)
- Mar 03 Sat 2012 09:46
書畫的原創與再作 (續)
蘇東坡<<書黃州寒食詩>>係激情抒發情感之作,書家這份最初始的純真與激情最容易引發觀賞者的共鳴,我曾間隔多年多次在故宮凝視此書帖總是感動到不自覺的流淚。行書的筆勢起伏,行間字裡的緊縮感所呈現心情的鬱悶;有些字寫得異常的大,甚至筆畫刻意地拉長,作為情緒壓抑的宣泄。詩文的內容由身體的病痛寫到內心思親思鄉的痛楚,及身為士大夫卻無能報效朝廷的無奈。此詩的書寫係在有著窮途末路的情境,隨性激情抒發情感之作,也難怪黃庭堅題跋會有「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之詞。其實,無論是書法或畫作都應會是「試使○○復為之。未必及此。」因為,「再作」多多少少都會失卻「原創」那份最初始的純真和激情。
- Feb 25 Sat 2012 12:45
書畫的原創與再作
畫家對他所喜歡的「題材」不管同一時間或者間隔多年都會一再作畫;書法也一樣,應是出於「精益求精」的心理。像吳冠中的<<水巷>>就是明顯的實例;古代許多書法家的字帖也一樣有「意猶未盡」的相同作品。但基本上對於具有天分的知名書畫家而言,原創作都會相對精彩,因它蘊涵書畫家創作的衝動和激情,這份最初始的純真與激情也最容易引發觀賞者的共鳴。
- Jan 16 Mon 2012 13:57
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