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留法名畫家林風眠、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和李可染等人都以整合中西繪畫藝術,於畫壇各佔有一席之地。前幾位基本上是以西畫思想為主體融入中畫觀點,李可染則以中畫思想為主體融入西畫觀點。
李可染(1907-1989)於1949年後大力提倡「深入生活」,並於1956年行程數萬里旅行寫生,力求變革山水畫。1957年與關良訪問德國,在柏林藝術科學院舉辦畫展,兩年後又於布拉格舉辦畫展,並出版畫集。此期畫了大批寫生作品,打破了傳統山水畫筆墨的固定程式,賦予了筆下山水以鮮活的生命感覺和時代特色,其山水畫的獨特風貌也由此而逐漸形成。這期間他刻了「可貴者膽」和「所要者魂」兩方印來自勉繪畫的意境追求,也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創作。1965年文革前後,他被禁止作畫,但這段沈潛的期間,他勤於臨拓書法,讓他的繪畫技巧更為盡致。1980年前後他的山水畫被冠以“李派山水”,他可謂是大器晚成的大畫家,堅持理念追求,作畫嚴謹,亦曾刻「廢畫三千」印來鞭策自己精益求精。由於他有拉胡琴的根基,他作畫時手臂和手腕使用的力道十足,且又特別放慢速度,把線條的形成視為點的累積,賦予線條生氣和更多的可能。因此,他的畫橫向的線條感覺有縱切面,縱向的線條感覺有橫切面,非常特殊,光感十足;且他把音樂的韻律感運用到畫面,樹木的主枝幹旁總有幾近平行的支枝,讓你的視覺得到有如音樂聽覺的舒適感。
藝術相通之理, 李可染 先生一派宗師的藝術成就,除了本身的天分和道德感十足外,還需能整理出自己的理念,在堅持與修正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完成他追逐的目標。作音樂同樣要有「可貴柏膽」和「所要者魂」的意境追求,而「線是點的累積」的觀念,亦應是「弓」和「弦」結合的境界,這樣出來的音色才會有無限可能。「臂力」和「指力」的養成除了勤練琴外,還得多運動。真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