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重視人與自然的諧和,認為通過自然景觀的細緻觀察與體驗,人能獲得道德上的提升和智慧上的增長。所以他們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慈、智慧的人要經常在山水之間獲得啟發,豐富生命,這就成為中國山水畫的哲學基礎。
中國山水畫與西方的風景畫不同,它不是簡單地再現自然景觀,而是通過自然景觀的表現,賦予自然以文化的內涵和審美的觀照。在中國人看來,春夏秋冬、風雲雨雪、山嶽江河表現不同的面貌,體現了生命的內涵--山水和人一樣具有內在的生命運動和精神力量。
中國文學和藝術裡有一個特別的術語──臥遊,意思是足不出戶而能盡情遊覽山水。閱讀那些描繪自然的美妙文學作品,固然可以達到「臥遊」的目的,而觀賞雋永精妙的山水畫,更能直接起到「澄懷臥遊」,以達到「觀道」的作用。
意境在中國山水畫中被稱為「畫之靈魂」。一幅畫如果沒有意境,就不能引人入勝、發人深思。「意」是畫家情感、理想的主觀創意,「境」是生活物象的客觀反映,意境是由這兩方面的有機統一、渾然交融而形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形象所反映或表現的是實境,為有限或具體的。而由實境引發出來的主觀的「情」(思、神、意)則是虛境,是無限的。意境是畫家創造的終點,又是觀者再創造的起點,是作者與觀者之間溝通的橋樑。
觀賞此「天台洪瀑」、「華岳凝雲」、「巫峽飛舟」、「武當齋雪」春夏秋冬山水四景圖,不僅每幅畫都能引人入勝,畫家更將四幅畫的時空做了巧妙的結合,使欣賞者能夠從有限的藝術形象(景物)中領悟到無限的藝術意涵。在春夏秋冬、風雲雨雪、山嶽江河表現不同的面貌中,讓人體現了生命的意義,也確實感受到山水和人一樣具有內在的生命運動和精神力量。
附註:
『通景屏』是中國繪畫畫幅形式中特有的,一般是由四幅、六幅、八幅、....不等的畫幅組成。可以連成一大幅,也可以分為幾個獨立的單幅。創作『通景屏』比創作單幅畫,有更多的困難,在構圖上,既要使每幅畫有它的獨立性,又要兼顧到許多畫幅連結的整體統一,幅與幅之間必須疏密相稱,前後呼應,如果沒有精密的構思和熟練的技巧,畫『通景屏』就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