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你凝視著巴黎聖母院的照片時,你會驚訝於一棟建築物竟然可以是一幅令人想像奔騰的畫作、一曲扣人心弦共鳴的音樂,同時也可以是一首讓人意境深遠的詩篇。尤其當我們了解到:「建築師以法國人特有的藝術視角和想像力,為我們創造出一個窈窕淑女的形像:她身材勻稱、比例協調、體態輕盈,虔誠地舉臂聳天,滿懷希冀與渴望;她身上的每段線條、每點鏤空、每件雕刻、每個裝飾都散發著少女般的柔情。」時,更是感動莫名。


 


2002 年陪我大女兒到美國考碩士班,其中有一站是耶魯大學。我倆對Yale University的深刻印象是: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歌德式建築群聚在一起,世間怎會有此人間仙境?這樣的情境讓他們孕育Printing / Drawing Sculpture 等學系能夠穩居美國大學排行榜第一名,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也深信這樣的情境對音樂人的潛移默化,也同樣會有其深層長遠的影響。


 


美的事物不僅對人的心靈有著直接實質的震撼力,且對於人的成就同樣有其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那麼什麼是美呢?


 


什麼是美?幾千年來,這是古今中外許多思想家、美學家、心理學家、理想家、藝術家孜孜以求,不斷探索的問題。為了揭開美的奧秘,人們進入不同角度,試圖了解美的奧秘。什麼是美呢?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回答是:「美就是生活。」他又強調:「生活必須是我們所理解的那種生活。」他理解說:「任何東西,凡是我們在其中看見我們所理解和希望的、我們喜歡的那種生活,就是美。」


 


美學與自然、社會、生活和人的基本關係,及美學研究與哲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都具有共通點,在理論與方法上都有互補關係。而美學最深層的二難抉擇困境似乎既不能從形而上(即藉助概念)也不能從形而下(借助純經驗)的角度將其凝結為一體。正是基於美學這種兩難性質,因而,美學概念具有模糊性、判斷的個體情感性、邏輯值非標準性等特徵的結論。


 


既不能從形而上(即藉助概念)也不能從形而下(借助純經驗)的角度將其凝結為一體的「美學」,這種學術研究兩難性質的問題;法國的哥德式建築藝術竟能將感性和理性做了巧妙的凝結。建築師將哥德式建築融入了法國人那種特有的分寸感、適應性以及對比例和秩序的崇尚。讓她在感性的音樂似的表現力與理性的不具絲毫人情味的方磚、石塊之間,尋求到一個理性與感性的最佳契合點。她的美確是一種情感性古典的平衡美,也是邏輯性井然有序的秩序美。


 


依西方哲學家的說法真正懂得藝術的人並不多,能擁有這種天分的人,是屬於最幸福的一群。但我仍確切地認為:就像「人心可雕」,藝術的鑑賞力同樣是可以培養的。同樣的,對於美的事物的感受力,是可以像「味覺」一樣逐步挑剔的;既然你可以將自己訓練為一位「美食」專家,同樣你也可以將自己培養成「美學」達人。


 


「心收靜裡尋真樂,眼放長空得大觀」。「美就是生活」,多讓美的事物進入你的生活:建築之美、文學之美、音樂之美、書畫之美、大自然之美,多用點心思去「心領神會」,多花點時間去「豐富生命」吧!


 


學音樂的人總是將他們心目中想追隨的「大師」擺在第一順位,雖然了解我女兒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現在也證實當時確是做了正確的抉擇;但放棄了Yale University的就學機會,也委實有「魚與熊掌不能兼得」之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