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競爭策略的盲點 林能白   ( 2005/08/17 中國時報 名家專論)


 


台灣是一個充滿競爭,甚至鼓勵競爭的社會,不但企業界對於「競爭策略」的意涵琅琅上口,政府也非常重視台灣在國際專業機構所發表的「國家競爭力」的排名異動情形,很多人從小就被父母灌輸「不要輸在起跑點」的觀念,學校的評量方式也多數鼓勵同學之間互相競爭,而非互相合作。重視競爭有它的優點,使得社會充滿動力、充滿鬥志,對於國家整體經濟的進步以及企業的發展都有正面的意義,但過分重視競爭,卻也可能不知不覺之間造成社會及企業發展的盲點,甚至影響到產業或社會的轉型。


 


以企業為例來說吧,很多企業成功的一個重要關鍵是「選對戰場」,企業經營就事半功倍,反之就會非常辛苦。經營之神 王永慶 先生所經營的行業,從早期的米店、到塑膠、石化、發電、甚至醫療,產業雖然不同,但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這些都是產品成熟,需求穩定,市場規模大的產業,都是相同性質的戰場,在這樣的產業特性之下, 王永慶 先生在每個產業都做到品質第一,效率第一,自然就確保公司不斷成長,永續發展。


 


然而有些企業過於重視競爭策略,就很容易以競爭對手做標竿,模仿對手的經營模式,跟著對手的腳步走,不知不覺走進對手的戰場,到最後大家都變成相同的經營模式,導致競爭激烈,整體利潤下降,這種情形已在台灣一些產業身上顯現了。或者,走進一個不適合自己優勢的戰場鍛羽而歸,不少企業經營多角化失敗的例子都是這種情形。例如台糖公司早期多角化的事業包括量販店、超級商店、加油站等,這些產業都有共同的特性:不同的公司之間的產品差異性都不大,因此銷售毛利都不高,都要靠「薄利多銷」、「降低成本」才能生存,台糖公司這些事業的經營規模都不大,而且因為國營事業的關係,人事成本遠高於競爭對手,既不能降低成本,又不能薄利多銷,因此經營上必然十分困難,因為一開始就沒有選對戰場。


 


過於強調競爭策略也容易使企業重視短期效益,而忽略中、長期效益,把公司的資源都投注在能立即創造價值的業務方面,例如添購新設備。然而越容易建立的優勢,競爭對手也越容易模仿,這種優勢一定維持不久,特別是在中國大陸的企業崛起之後,這種情況更明顯。個人研究很多成功企業的情形,發現不少企業都投入資源在一些可以在未來替公司創造值的「基礎建設」。例如建立企業文化、培養人才、建立可以留住人才的環境和制度,建立品牌、開發新產品、研究新技術等,他們雖然重視目前的競爭,但同時建立這些可長可久的基礎建設,來擴大策略的範疇,強化經營管理的深度,厚植未來的競爭力。


 


蘋果電腦公司是公認全世界最有創意的公司之一,在激烈競爭的資訊業中,有很好的續效表現,創辦人賈伯斯(Jobs)先生有一次對大學畢業生演講時,鼓勵大家「順著自己的心,順著自己的直覺」走自己的路。他的話值得很多正在為生存奮鬥的企業與個人省思,在強調競爭的同時,也行可視自己的特點,走適合自己的路,避免掉入競爭策略的盲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