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一直擔憂金融風暴比較棘手的問題會是由一個「破壞的均衡」(大破) 要走向另一個「穩定的均衡」(大立) 所引發的「不安」和「動盪」,是否能被有效控管。由今天中時電子報<<失業潮襲全球 暴亂此起彼落>>這則新聞,可清楚了解到經濟急劇陷入長期的L型衰退,所引發的「不安」和「動盪」已開始「發酵」。


1930年代大蕭條為鏡,寧可不過度期望短期間會好轉,有憂患意識、未雨綢繆,「勤儉積能量,樸實去虛榮」是必要的;除此而外,還需特別注意治安惡化的問題,現在許多媒體及報章雜誌都有「教戰守則」:


一、上車先關門,再發動引擎。引擎發動後,如發覺車子有異狀或異聲,最好能先駛離現場;如需馬上察看,先熄火並將鑰匙拿在手上。


二、隨身攜帶的金融卡要整理到僅剩十萬元以下,因每天的提款上限為十萬元,被押領後才能被當場放人。


三、女性皮包隨時備「衛生棉」,萬一遇上劫財又劫色,出示以期逃過「色劫」。


四、萬一被綁架置於車後行李箱,不要放棄希望,用力踹開兩側的任一只後燈,將手或腳外露示警。


五、設幾組「話題密碼」,家族成員如接到電話中提及任何一組隨機應變的「話題密碼」,即知當事人已「身不由己」,並冷靜快速報警、追蹤處理。


六、改掉聽到門鈴聲就開門的習慣,一定得先確定來人身分。


七、以上重點為記憶所及。


 


失業潮襲全球 暴亂此起彼落


更新日期:2009/02/16 03:44 閻紀宇/紐約時報特稿


巴黎的律師、中國的工廠工人到哥倫比亞的保鑣,全球各地職場的失業勞工正快速增加,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一大變數。拉脫維亞智利希臘保加利亞與冰島等國已經接連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英國與法國的罷工行動也是此起彼落。


根據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 一月廿八日 發布的「二○○九年全球就業趨勢報告」,從二○○七年十二月美國經濟開始衰退起算,到今年年底,在最壞的情況下,全球新增失業人口將突破五千萬人,平均失業率由五.七%惡化為七.一%。


威脅美安全 更甚恐怖攻擊


僥倖保住工作者也不好過,負擔不起自身與家庭每天每人兩美元生活費、落居貧窮線下方的勞工,將增加至十四億人,佔全球勞工四五%。淪入極度貧窮(負擔不起一.二五美元生活費)勞工也將多達兩億。


美國新任「國家情報總監」布萊爾上星期在國會表示,全球經濟危機引發的社會不安,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程度,將比恐怖主義更為嚴重。「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到今年年底全球經濟成長將降至一九二九年大蕭條以來最低水平,已開發國家平均負成長二%。


在東歐地區新興市場國家,失業率高漲可能導致政府改變自由市場、親西方政策。在已開發國家,後果則是保護主義高漲,不利全球貿易發展。英國最近一起罷工就是抗議一項大型營建工程僱用義大利葡萄牙工人。


裁員滾雪球 席捲歐亞美洲


美國的就業市場從二○○七年十二月就開始惡化,至今已損失三百六十萬個工作。歐洲、亞洲和開發中國家則是最近才「迎頭趕上」,許多向來不輕言大幅裁員的企業紛紛傳出壞消息。日本電子業大廠先鋒公司(Pioneer)十二日宣布結束電視事業部門,全球裁員一萬人,佔員工總數一六%。


在中國與印尼,許多工廠無預警裁員甚或關廠,已經引發數十起抗議事件。台灣也因為出口嚴重衰退,企業要求員工休無薪假的作法越來越普遍。印度的「金磚四國」光彩不再,去年最後一季損失五十萬個工作。


歐洲職場的專業人才,過去比較不受經濟衰退影響,如今也無法倖免。巴黎律師歐海詠是商標權專家,卅九歲的她能說流利的英語、法語、瑞典語和義大利語,但是去年十二月丟掉工作,至今仍在尋尋覓覓,生平頭一次嘗到「職海茫茫」的苦澀滋味。


中年丟飯碗 青年也難倖免


在半個地球外的南美洲哥倫比亞共和國,四十歲的蓋雷諾是專業保鑣,原本以為在這個綁架猖獗的國家,自己這份工作應該高枕無憂,然而還是在去年加入失業人口行列,而中年求職分外辛酸,他說:「人過了卅五歲,一文不值。」


對許多年輕一代失業勞工,這是頭一回見識到何謂經濟衰退,因此反應也格外激烈,冷戰結束後才從共產主義蛻變資本主義的國家尤其如此。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拉脫維亞近來暴力衝突頻傳,就是最顯著的例證。


非洲國家則是感受到失業狂潮另一種的衝擊:前往外國討生活的勞工,寄回家鄉的血汗錢越來越少。卅歲的阿布杜來自塞內加爾,旅居法國,失業之前是金屬工人,每個月寄兩百歐元回國,養活老家的妻兒四口,如今什麼也寄不出去。他說:「從二○○四年到二○○八年,我不停地幹活。但是現在,我沒有任何工作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