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021  青花瓷山水紋筆筒 A.jpg

青花瓷山水紋筆筒  A

 

IMG_2024  青花瓷山水紋筆筒 B.jpg

青花瓷山水紋筆筒  B

 

IMG_2029  青花瓷山水紋筆筒 C.jpg

青花瓷山水紋筆筒 C

 

IMG_2055  青花瓷山水紋筆筒 D.jpg

青花瓷山水紋筆筒  D

 

IMG_2046  青花瓷山水紋筆筒 圓口.jpg

青花瓷山水紋筆筒 圓口

 

IMG_2041  青花瓷山水紋筆筒 圈足.jpg

青花瓷山水紋筆筒 圈足

 

民國瓷主要是指1911年到1949年間燒製的瓷器作品,雖不足40年,但以景德鎮為代表的瓷器百花齊放,生產燒造了大量不同風格的瓷器。

 

民國時期社會動蕩,內憂外患,戰亂不斷,使得這一時期的瓷器生產受到很大影響,生產的瓷器質量、數量都不如從前。當時,由於封建帝制的崩潰,登峰造極的清代官窯已不復存在,一批只為天子燒製瓷器、供職於官窯的能工巧匠流入民間,另謀生路。他們與景德鎮民間工匠結合,燒造了大量不同風格的瓷器,同時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新瓷,如淺絳彩瓷、新粉彩瓷等。

 

民國瓷器精品瓷器主要生產於上世紀一二十年代,在當時,掙脫束縛的瓷器師傅有著一致的藝術追求,瓷器從笨重趨向輕巧,從混沌變得清晰。難見前朝宮廷瓷器的繁複紋飾,越發簡單淡雅,而這也正是民國精品瓷器有別於前朝作品的獨特之處。且陶瓷創作者開始在作品上署名,因此創作者的思想體現得更加濃烈,作品個人色彩更為鮮明。不僅畫作題材易於被接受,人物清晰的神態、淡雅的色澤也更接近現代人的審美觀念。

 

青花瓷山水紋筆筒物件尺寸:口徑:14.3公分;腹徑:14公分;足徑:13.8公分;高:12.3公分足底款識:「雅玩珍藏」藍色雙行行書款。圓筒狀,形制規整,直腹,圓口,底挖大圈足,胎底無釉。主題紋飾為青花山水畫,表現綿亙的山勢,廟宇樓閣,叢林村舍,溪流飛瀑,行旅人漁夫等以及數葉扁舟和帆船徜徉於青山綠水之間。在筆墨運用上,畫家既繼承了傳統的畫法又有所創新,自成面貌。青花筆墨秀潤,明快清雅,生動地表現出山川秀麗之景色。文人畫家所繪的瓷器,把紙絹中國畫移植到瓷器上的繪畫藝術,也因而讓此作品蘊含著深厚的思想意境和藝術魅力。

 

濃鬱的山嵐彌漫,與遠處的江水,形成雲海、江水連天的幽美奇特景緻,畫家曲折環繞的江水佈局,以及前方數葉扁舟和一艘漁船與上方遠山前江面的數艘帆影,遙相呼應,更將景深逐漸拉開。畫面氣象渾厚,峰巒攢聚,巍峨雄偉,流水潺潺,雲氣瀰漫,氣脈連貫,繁複變化卻又渾然天成。畫面的章法上,景物疏密相間,錯落有致,表現層巒峻嶺的雄偉態勢以及深山幽居的恬靜氣息。

 

此幅畫作的「畫眼」就在飛瀑,讓人在寂靜的大地和永恆的時間中,「聽到」生命的歡呼;在大自然的明暗動靜光影間,「看到」生命的躍動。畫家悠遊名山,遠視其氣勢,近探其幽妙,藉著飛瀑和煙雲的烘托,增加空間的深度,使畫面產生充分變化的情調。整幅畫作展現清曠秀麗、淋漓痛快之美,且其耐人尋味的意境,益加讓人感動莫名。它會讓你置身於無盡無厓的時空,讓人對大自然產生最親密、最深沈、最不造作、最由衷的聯繫,讓人對生生不息、永不終止的大自然心生敬畏。這種讓人在時空透視中體悟個體雖隱藏著生命劫毀的悲哀,但看到眼前天地無限、時間無盡,由衷而生的豁達,就如同玄學家以大自然來悟「道」,領悟生命的哲理一樣。

 

青花發色蒼妍奪目,猶若水墨般淋漓盡致,色調有濃淡層次的變化,且有暈散現象。繪畫運筆蒼健,點染深沈,充分展現國畫的筆墨氣韻,得其法度,勾、勒、點、染諸法,運用皆宜。有如一幅傳統的水墨畫,氣韻生動自然。青花青翠欲滴、幽靚素雅的特色,令觀賞者悅目清心。胎質潔白瑩潤,胎釉結合良好,釉汁滋潤,光澤度好。通體比例、線條和完整性都無懈可擊,典雅大氣,厚重古拙與輕盈秀麗兼而有之。能將山水畫幅前後360度無縫接合得如此「完整性」的作品,不僅僅止於「美」,且更能讓觀賞者產生「想像的愉快」,遨遊於無限無厓的時空,有如置身於令人如痴如醉的人間仙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