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506  紅綠彩瓷龍鳳紋象耳至正型瓶 A.jpg

紅綠彩瓷龍鳳紋象耳至正型瓶  A

 

IMG_2507  紅綠彩瓷龍鳳紋象耳至正型瓶 B.jpg

紅綠彩瓷龍鳳紋象耳至正型瓶  B

 

IMG_2508  紅綠彩瓷龍鳳紋象耳至正型瓶 C.jpg

紅綠彩瓷龍鳳紋象耳至正型瓶  C

 

IMG_2509  紅綠彩瓷龍鳳紋象耳至正型瓶 D.jpg

紅綠彩瓷龍鳳紋象耳至正型瓶  D

 

IMG_2510  紅綠彩瓷龍鳳紋象耳至正型瓶 圓口.jpg

紅綠彩瓷龍鳳紋象耳至正型瓶  圓口

 

IMG_2511  紅綠彩瓷龍鳳紋象耳至正型瓶 圈足.jpg

紅綠彩瓷龍鳳紋象耳至正型瓶 圈足

 

紅綠彩瓷創製的時代約為宋代中晚期,興盛於金代中期(12世紀後半葉),元代繼續燒造,大約在明初停燒。紅綠彩是金代中期創新的一種獨具特色的裝飾藝術,它是在高溫白釉或白釉釉下棕褐彩勾畫線條燒成之後,再於白釉之上以紅、綠、黃等彩勾畫紋飾或在釉下棕褐彩線條內塗染色彩,第二次入窯以800左右的低溫燒成。燒紅綠彩瓷的窯口很多,山西長治窯、河南扒村窯、山東淄博窯等等,這些窯口都在北方,時間是在女真人統治下的金代。當時南方是南宋政權,後世常常把金代和遼代瓷器劃歸到宋瓷,所以紅綠彩還有另一個名稱:「宋加彩」。紅綠彩瓷元代傳入景德鎮,在繼承前代紅綠彩瓷成就的基礎上,形成其鮮明而獨特的藝術風格。元代景德鎮紅綠彩瓷具有非常重要的開創意義,且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為明清時期景德鎮五彩瓷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早期紅綠彩瓷器的興盛,是在中國北方政局長期穩定、城市商品經濟持續繁榮、市井文化高度發達的歷史背景下,豪放粗獷、崇真尚實、以俗為美、清新質樸的草原文明與崇尚平淡高雅,溫柔內斂的中原文化碰撞、交融的結果。紅綠彩瓷常與釉下棕褐彩相配合,是宋元時期瓷器裝飾藝術中的特點。

 

器物上僅用紅、綠兩色繪畫,低溫燒成,紅者如棗,綠者發翠。這種大俗大美大雅的張揚和艷麗的表達方式,具有濃郁的民間藝術氣息,讓我們看到了張揚和奔放的美以及根植民間生生不息的藝術精神。紅綠二彩濃姸相映,其用色之巧妙,難以言喻,紅綠轉換自如,絕無重複疊雜之處。且紅綠彩以其濃豔、奔放的繪畫和書法為瓷器注入了蓬勃向上的活力和健康的藝術精神,再現了古典、樸素而又健康的美,這是古人生命的張揚和藝術的輝煌。古人何以能突破傳統的陰陽互調、輕重互襯的美學原理,卻反其道而行之,把這樣兩種豔的色彩毫無掩飾地搬到一個平面,而產生如此大紅大綠、極俗而雅的藝術效果,實在使人拍案叫絕!

 

在紅綠彩瓷傳世品幾乎為零的情況下,對出土物品的研究以及對各博物館館藏文物資料的研究,對解開紅綠彩的歷史面紗就顯得尤為重要。紅綠彩瓷作為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現今越來越受到收藏界的推崇。從中不僅可以追溯瓷源,而且它作為古代社會生活的實物,其裝飾紋樣題材無不透露當時社會的大量信息,可以讓人領略遙遠的古代因女真人統治而被忽略的充滿活力和生機的金代文化。再者元代紅綠彩作為元瓷的一個品種,其色彩之艷麗豐富造型之古樸自然,成為古代瓷器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紅綠彩瓷龍鳳紋象耳瓶物件尺寸:口徑:11.8公分;球徑:18.3公分;足徑:14.3公分;高:50.6公分足底無款識。足內砂底胎質略呈疏鬆感,細微砂眼及黑糊麻點清晰可見通體施白釉,釉質肥厚瑩潤。此瓶器型複雜,形體又大。圓口,長頸,弧肩,鼓腹,下腹漸收,足外撇,圈足。頸部兩側對稱置象首,象鼻內勾成環狀。以十二道雙線棕褐色回紋將頭部、頸部、肩部、腹部、腹下部和脛部劃分為十一區塊,形成九層紋飾(含象耳紋飾),加三層窄環無紋飾。瓶器自上至下層層紋飾為「雲頭紋」、「蕉葉紋」、「象耳紋」、「窄環無紋飾」、「鳳紋」、「纏枝紋」、「龍紋」、「窄環無紋飾」、「雲頭紋」、「窄環無紋飾」、「雜寶紋」和「古錢紋」。腹部刻畫主題紋飾「趕珠龍紋」:一條巨龍追趕一顆火焰寶珠。火焰曲長呈波浪狀,火焰的根部連有一顆小型寶珠,像浮動的珊瑚枝。紅綠彩巨龍環繞瓶身一周,龍首上仰,頸部細長,長鬣飄拂,雙角微微後翹,龍眼突起,張口吐舌,露出利齒,上、下顎唇邊卷翹,四肢長而粗壯,呈闊步行進狀,伸出的四肢,每肢四爪,指尖十分鋒利。滿繪鱗片的龍身彎曲起伏,其動態與毛髮的飄拂一致,神形兼備地展現了一條巨龍凌空騰飛遨遊天際的王者之姿。那矯健的身軀,飄拂的長髮,堅硬的利齒,鋒利的尖爪,盡顯龍的威武、雄壯、猛然。

 

至正型瓶器型端正,紅綠彩豔麗青翠,造型與紋飾佈局完美結合,能夠按照器物的形體,配以適當的構圖。用筆精細纖柔,線條纖細而圓柔,整個器物看上去巨龍繪製精美,將帝王的威武與神秘莊嚴的形象隱喻化地呈現,給人深刻而震撼的印象。鳳凰展翅,羽冠秀逸,蒼龍威猛,四爪剛勁。龍鳳姿態一兇猛一優雅,對比強烈,和美得諧。龍鳳鱗片翎羽皆描繪得絲絲入扣,栩栩如生,筆繁不亂,進退有度,龍鳳肢體繪製極具張力,將游龍戲鳳,祥和喜慶的情態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富於動感。纏枝紋委婉多姿,生動優美,強調生生不息寓意,萬代綿長的美好願望,達到很好的裝飾效果。各類紋飾精美且生動活潑,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充分反映元代景德鎮窯高超製瓷水準。

 

用工筆的手法表現寫意的情趣,高古遊絲描,工穩而不板滯,蘊清秀於古拙,自成一種格調,用筆流暢自如,畫面敢於大膽留白,講求自然天趣。繪畫運筆蒼健,點染深沈,充分展現國畫的筆墨氣韻,得其法度,勾、勒、點、染諸法,運用皆宜。色調有濃淡層次的變化,有如一幅傳統的水墨畫,氣韻生動自然從造型到裝飾,無不展現出工匠的才能和智慧,還有那樸實無華的藝術語言,疏密相間中透露出別致、典雅之美,確實極為精美且非常大器。觀賞者凝觀靜賞此物件,不僅止於讚嘆其龐大的氣勢和精湛的工藝,也會進入神飛揚思浩蕩的「想像的愉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