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吉祥》彩墨 張熊 1885 (134.5 x 62cm)
張熊(1803—1886),浙江嘉興人。又名張熊祥,字壽甫,亦作壽父,號子祥,晚號祥翁,別號鴛湖外史,鴛湖老人,鴛湖老者,鴛鴦湖外史,西廂客。別署清河伯子,髯參軍。室名銀藤花館。張熊年青時代就移居上海,參加各種美術活動。他喜愛收藏金石書畫,一生收藏了一萬多件古董珍玩,名揚藝林,被稱為“滬上寓公之冠”。
張熊以花鳥為專攻,兼工山水、人物,尤其擅於畫大幅的牡丹,屏山巨嶂,以尋丈計者愈見力量。吳昌碩稱讚他是「丹青暮年轉奇特,彝鼎閑日供摩挲」。他畫的花鳥、草蟲、蔬果、人物、山水都很有功力,精篆刻,繪畫注重寫生,亦善八分書。花鳥畫宗惲南田,後自成一家,富於時代氣息,極受社會稱讚。張熊的繪畫用色艷而不俗,作品雅俗共賞,帶動了一批畫家活躍於畫壇,時稱“鴛湖派”,是當時在上海、蘇杭一帶比較流行的畫風。任伯年初到上海謀生的時候,也曾仰慕張氏盛名,於其門下學畫。與任熊、朱熊合稱“浘上三熊”。張熊亦工詩,著作有《題畫集》、《銀藤花館詩鈔》
《富貴吉祥》設色紙本立軸款識:乙酉年春月子祥張熊寫。鈴印:「張熊之印」(白文)。一棵樹幹彎曲成兩半圓弧線的牡丹樹,老幹曲折多變的姿態,以及蒼老、斑駁的表皮,展現了堅毅的生命力。盛開的十朵紅色和白色的牡丹花,紅色七朵白色三朵,七朵在上方三朵在下方,有著“十全十美”的意涵。花形醒目的白色牡丹,畫法很特別,更顯其貴氣。花、葉、莖、幹的來籠去脈順暢,讓整個整棵牡丹樹氣勢貫穿,極為生動;筆墨形色組成的視覺“交響樂”,一切繪畫要素都處在矛盾對立之中,從而產生無窮的變化和蓬勃的生機,在變化中求統一,在統一中有變化,予人調和、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感受。
牡丹花下一對雉雞竚足於奇石上,象徵著“富貴吉祥”。長有青苔、小草的奇石紋理堅實,與雙雉蓬鬆的羽毛一剛一柔相互映襯。公雉回首深情望著正在梳理著華麗的羽毛的母雉,其長長的尾羽上面的黑色橫斑有著既優雅又威武之氣。艷麗照人的牡丹,高超的筆墨技巧和結構佈局的統一體,優美而有節奏感的形式,和雍容華貴的雉雞爭姸鬥艷,水墨的蒼勁與五彩的嬌豔達到了美學上的完美和諧。
這幅畫作於1885年,張熊時年83歲,繪畫功底深厚,他的作品特別吸收了周之冕的鈎葉點花畫法,兼工帶寫,又融合了常州派的沒骨畫法以及清中期新羅山人清新雅潔的畫風,衍生出清新艷麗、雅俗共賞的繪畫風格。所畫花鳥皆生動盡態,設色艷麗雅致,獨具神韻。張熊的花鳥畫多象徵寓意的題材,如牡丹、桃花、石榴、仙鶴、鴛鴦等。這些作品大多色彩艷麗,用筆老道,自如多變。這幅《富貴吉祥》就取牡丹又名“富貴”,雉雞諧音“至吉”的吉祥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