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王原祁的巨松.jpeg

 

王原祁(1642-1715),清初著名畫家,字茂京,號麓台,一號石師道人。他是江蘇太倉人,王時敏的孫子,並與王時敏,王鑑,王翬合稱清初四王。王原祁聰明有才華,為康熙時進士,因專心畫學,被召供奉內廷,任書畫譜館總裁,負責編纂《佩文齋書畫譜》,並鑑定古今書畫。繪畫方面他得祖父和王鑑的傳授,也是走臨摹古畫路線,尤其喜歡臨摹黃公望,筆墨生拙,韻味醇厚,在技巧方面,他喜歡用乾筆積墨法,先用筆後用墨,連皴帶染,由淡而濃,由疏而密,反復皴擦,畫面顯得渾然一體。除了會畫畫,他還編寫畫論,比較著名的有《雨窗漫筆》和《麓台題畫稿》。王原祁還擅長詩文,作品有《罨畫樓集》三卷。

 

王原祁認為「畫不師古,如夜行無燭」,學習古人是初學者學畫的基本方法,熟悉之後則該再加以變化,以成自家風格。他曾說過「吾筆端有金剛杵」,其畫作的筆墨表現能力宛如金剛杵一般,具有力量與氣勢。他認為山水畫用筆應有粗細、濃淡、乾濕的變化,才能使描寫之物具有生命力。

 

《巨松》設色紙本 立軸。 尺寸:173.5 x 89 公分。 款識:乙卯(1675)夏王原祁寫。 鈴印:「麓臺」(朱文)、「王原祁印」(朱文)。整幅畫作山林層次分明,遠景高嶺聳峙,山腳下置屋宇,喬木高樹,穿插於屋宇之間。高遠之景,寧靜之境。山石大多以濃墨勾勒,淡墨皴擦,披麻皴、折帶皴並用;山巔水畔,多用點筆,三五成行,蔚然成林。用筆清秀靈活,墨色濃淡相宜而見潤澤。

 

近景山谷間河流有煙雲飄緲,氤氳滋潤的山嵐,幽谷山林蜿蜒掩映的溪水,呈現出明淨清逸、悠然流動的韵韻,曲折環繞的江水佈局,流水潺潺,雲氣瀰漫,氣脈流貫,具有空靈的美感。山石用小斧劈皴,筆法精巧,樹石形態逼真,山影波光,層次深遠。構圖繁複,景觀開闊,極富層次,主體布局皆合規矩,繁而不亂,細而不碎,極富透視感。

 

王原祁的用筆有粗細、濃淡、乾濕的變化,而使其描寫之物具有生命力,他曾說:「吾筆端有金剛杵」,其筆墨表現具有金剛杵般的力量與氣勢,這份力量與氣勢就充分表現在畫中這兩棵「巨松」上。畫作主題著重於歷盡滄桑的巨大松樹,在嚴峻的澗崖環境生長,不向命運低頭的毅力,讓他們紮實做好紮根的功夫,讓他們因而「出類拔萃」,顯現其驚天地撼鬼神的生命力,且畫家巧妙地將兩棵參天古松隱喻化地呈現巨龍的形象,有著威武與神秘的王者之姿,給人深刻而震撼的印象。背景遠處虛無縹緲的山水,乍看會覺得兩棵龐然大物非常唐突,但等你看出它堅韌的生命力,你會肅然起敬;那浩然之氣彷彿足以與「日月爭輝」、與「天地長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