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王翬的深山隱士 A.jpeg

 

王翬的深山隱士 B.jpeg

 

王翬的深山隱士 C.jpeg

 

 

王翬的深山隱士 D.jpeg

 

王翬的深山隱士 E.jpeg

 

 

王翬(1632-1717),江蘇常熟人。字石谷,號耕煙散人、烏目山人、劍門樵客,晚年號清暉主人。康熙帝1693年賜王翬一把題辭「山水清暉」的畫扇,並封以官位,但他婉辭封官,返回南方老家;從此,自稱「清暉主人」,居家二十餘年,致力於繪畫,直到終老。得到康熙帝的褒獎,被視爲傳統畫之正宗,其追隨者甚眾,因他爲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後人將其稱爲"虞山派"。

 

王翬出身書香門第,他的祖父、伯父皆擅長畫畫。王翬從小受到家庭的影響,熱愛繪畫,先後跟隨王鑑、王時敏學畫。王時敏曾帶著他周遊大江南北,觀賞各收藏家的歷代收藏名畫。王翬專心一致,細細研究,將各家畫法學習的非常透徹。王翬一生最大的成就是"集宋元之大成,合南北爲一手",當時,畫壇摹古之風盛行,王翬遂聲名顯赫,被人尊稱為「畫聖」。王翬的山水畫,筆墨純熟,功力相當深厚,其畫風影響畫壇數百年之久,更被尊為清代集傳統筆墨之大成者。

 

《深山隱士》設色紙本 立軸。 尺寸:128 x 63 公分。 款識:丙午(1666)九月九日 虞山 王翬。 鈴印:「我思古人」(朱文)、「王翬之印」(朱文)兩方印。畫面上方及左下方另有19 方御覧和鑑藏印。此畫作構圖嚴謹工整,虛實相間,整個畫面顯得十分緊湊,氣韻生動。青山綠水之中,曲徑通幽,引人入勝,溪水瀑布流水淙淙,跌宕起伏,給畫面增添許多生機,更讓所畫山水做到可居、可遊的優美意境。

 

畫面山嶺巍峨聳峙,深山幽谷,懸崖峭崚。遠處,峰巒疊嶂,山嵐環繞,煙雲飄逸。山石肌理厚實,繪彩青綠水墨,鬱鬱蔥蔥,再採用斧劈皴、牛毛皴筆法,使氣勢更為宏偉。斧劈皴、牛毛皴等技法交替運用,再配以皴擦、暈染,層次分明,生動活潑。在充分表現山石質感的同時,於剛勁中予人幾分婉轉,不僅沒有劍拔弩張之勢,而使筆法顯得更加遒勁細膩、爽利清新。整個畫面給人以筆墨精妙、清麗宜人之感。

 

近處幽谷山林的溪水,呈現出明淨清逸、悠然流動的韵韻,曲折環繞的江水佈局,流水潺潺,雲氣瀰漫,氣脈流貫。潺潺溪水上突兀的岩石,讓觀畫者一望便知此為地處高海拔的河川,更加主觀增強層巒疊嶂的氣勢。兩棵奇偉的巨松與中景山麓平台下的兩棵老松遙相呼應,章法變化極為豐富。筆法工整,用筆蒼勁,林壑繁複明朗,蒼松茂林,松柏、桃樹、樹林描繪精微,各具形態。那流水、山徑、山巒、奇峰、懸崖、泉瀑、煙雲、屋宇丶木橋和沿著山壁架設的曲折徑道等,蔚爲壯觀,層出不窮,重重疊疊。整幅作品既有輕快的節奏,又有緊張起伏的頓挫,開合有度,虛實相生,皴擦烘托,筆法挺勁,工而不板,繁而不瑣。

 

木橋上,手挾古箏,身著紅衣,緩緩而行的高士,悠閒地浸淫在在這大美的山水之中。從天而降的潔白飛瀑,震耳欲聾的水聲,盡顯大自然造化之美妙。左側中央一隅的房舍,深山幽居的恬靜氣息,讓整幅畫作巧妙的呈現一片祥和氣氛。一副悠哉的山居生活景象,別有一番韻緻,讓觀畫者神飛掦丶思浩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文 的頭像
    阿文

    日出日落部落格

    阿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